海西州“五链”并举 为商贸流通产业链蓄势赋能

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2022年以来,海西州聚焦商贸流通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形成“补基础链条、延出口链条、强消费链条、兴电商链条、建特色链条”5个链条,全面落实完善基础设施、加快贸易通道建设、农牧区消费潜力挖掘、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等有效举措,确保产业链各环节有序链接,以产业链推动商贸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商贸流通产业确定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17.74亿元、已投资11.11亿元。

建特色链条。在搭建“特色场景”上,创造“夜购”商机、点亮夜间经济,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格尔木市旱码头步行街、德令哈市三工广场及柴达木文化旅游节“美食季”、都兰县文化广场、乌兰县兴海商业街、大柴旦翡翠商业步行街,成为外来游客及当地群众的“打卡点”“必去地”,德令哈“诗歌之城”冲上抖音热搜,商旅文产业融合发展彰显生机与活力。在发展“直播经济”上,充分激活农村电商要素,实现主体互动、信息互联、要素互通,扭转“有电无商”和“有商无电”的被动局面。目前,全州共有带货主播18个,数量位居全省第2位。前三季度,参与直播的商品网络零售量82.8万件,实现网络零售额2420万元,位居全省第2位。

补基础链条。在完善外贸基础设施上,建设进口商品直销平台1家,培育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4家,积极开展茫崖石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申报,协调推进格尔木海关监管场所建设。在完善快递物流设施上,成立海西州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指导各地区加快完善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目前,依托“邮快合作”“商快合作”“快快合作”等模式,乡(镇)快递服务实现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82.03%,补齐了农村寄递物流配送短板,打通了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瓶颈,基本建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体系,产业链的“硬实力”不断提升。

延出口链条。全力推进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加大力度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升高原特色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出口产品附加值,已谋划储备国际陆港基础设施项目15个、总投资达62亿元,入驻企业2家、对接招商引资项目10个。同时,积极对接并致函青藏铁路公司,拓展开行海西至东南亚国家的国际班列。培育和发展浙青澜裕、守正枸杞、天津塘沽3家外贸企业,支持以盐湖化工为主的工业产品、枸杞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等外贸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州级龙头企业9家。前三季度,海西枸杞出口额达0.1亿元,占全省有机枸杞出口额的95%,枸杞出口量连续五年保持在200吨左右,农产品“订单出海”高质量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全州进出口总值完成3.83亿元,增长119.9%。其中出口总值完成3.66亿元,同比增长125.7%;进口总值完成0.17亿元,增长40.5%。超前完成全年省定15%的目标任务,实现进口出口双增长,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总量排名全省第二。

强消费链条。先后开展“2022年新春年货购物节”、商超促销、油品促销、“相约柴达木 消费惠万家”惠民消费券发放、“畅享数字生活”等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打造一批紧贴时尚、体验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其中“相约柴达木•消费惠万家”政府惠民消费券促消费专项活动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共发放消费券4.08万张,综合承兑率近60%,使用营销资金89万元,带动社会消费398万元,杠杆比4.5倍,全州消费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居民消费欲望进一步激发。同时,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展“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特色农畜产品宣传,在省内37座中石化加油站开展“神奇柴达木”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助力大漠红鲜枸杞汁、牧上湟牛肉干等单品推广和销售。前三季度,海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3.23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134家限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6亿元,同比增长11.8%。

兴电商链条。围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要求,会同省商务厅、商务部第三方机构,对乌兰、都兰地区项目进行评估,对格尔木、德令哈、茫崖、天峻、大柴旦地区项目开展验收复核、评估,及时督促各地区做好问题整改,持续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推荐州内4家企业申报“2021年度省级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结合助企纾困优惠政策,聚焦餐饮、零售等服务业,积极引导州内美团、饿了么、优享外卖、嘀嗒外卖、信风外卖、天峻县便民服务网等八家电商配送平台下调入驻餐饮、零售商户佣金费率,帮助相关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累计为入驻商户减免服务费107万元,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在“六稳”“六保”方面的重要作用。前三季度,全州网络零售额4.9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100.1%;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3.6亿元。组织州内电商企业参加“双品网购节”“6•18购物节”等网络促消费活动,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2516.7万元、390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