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近年来,海西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优两高”战略,积极融入“五个示范省”、产业“四地”建设,持续打响“柴达木”枸杞“青字号”招牌,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地标互认产品、欧盟保护地理标志名单,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及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等荣誉,已成为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明星产品”。
构建柴达木枸杞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出台《海西州促进枸杞产业发展保护条例》《海西州枸杞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农牧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牧业发展新动能十一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建立生态保护、规范发展、绿色高效、质量监督、品牌引领等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柴达木枸杞核心竞争力,枸杞产业已成为支撑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成立州、县枸杞协会,建立柴达木枸杞价格指数发布机制,建立枸杞产业科研,加工、销售等工作制度,不断做大做强枸杞产业,使之成为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实施枸杞产业“链长制”,推动补链、强链、延链,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创建行业旗舰龙头,引领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纵深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先后培育160余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同仁堂、大漠红、沃福百瑞等27家加工企业入驻都兰、德令哈产业园,建成集生产、保鲜、色选等生产线900余条,机械制干能力达5万吨。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德令哈绿色产业园区建设,基本建成了枸杞优势资源突出、生产要素完备、技术与装备集成示范先进、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推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折股量化等方式,带动3.2万户农牧民增收,并吸引全国19个省区10万余人从事枸杞采摘、生产经营活动,人均增收0.79万元以上。全州枸杞总面积近50万亩,成为全国有机枸杞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有效推动了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治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赢”目标。
打响柴达木枸杞“青”字招牌。抢抓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建立“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大好机遇,印发《“神奇柴达木”海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海西州“神奇柴达木优品”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意见》等,引进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加强产地环境、产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检测,推动实现从供苗、施肥、采摘、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全链条监督,全面打造柴达木富硒、绿色、有机枸杞。全力实施全州25万亩枸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深入开展“枸杞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扩大柴达木枸杞欧盟有机认证、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覆盖面。成功发布“神奇柴达木”海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全省率先启动“柴达木优品”评选活动,建立“神奇柴达木优品库”。成立柴达木枸杞研究院,以院士工作站为载体,联系知名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枸杞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持续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开展产业链延伸、植物源农药、有机肥、保鲜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柴杞1、2、3号三个优良品种,积累获得省州级科研成果67项(其中,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5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专利22项。
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依托“产业+互联网台平”,建成4个枸杞交易市场和柴达木电商绿洲、青藏电商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成立7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137个农村电商服务站,集聚140余家电商企业,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搭建“牛杞来”特色农牧业信息管理平台,全方位服务政府、企业、种植户、产品经纪人、采购商、经融机构。在天猫、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打造柴达木枸杞电商品牌店,柴达木枸杞浓缩汁、果酱、食品饮料、枸杞酒和枸杞医药食品等100余种系列产品进入市场。实施“互联网+项目”,推动项目攻坚活动,借助青洽会、枸杞节、国内外展销会、推介会等形式,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推广柴达木枸杞品牌,加大招商力度,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杭州设立柴达木特色农畜产品展示体验馆,建成西宁机场都兰县绿色有机馆,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启动“三地百柜”“浙里百柜”建设,柴达木有机枸杞出口成为国际枸杞市场的主流,占有机枸杞出口总量的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