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外贸“黑马” 韧劲十足

据青海省商务厅消息,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青海省进出口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22年1月至8月,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8.8亿元,同比增长56.8%,增速位列全国第二,高出全国平均增速46.7个百分点。

相比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中国外贸的主力战场,深居内陆高原的青海外贸增速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黑马”,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好消息不断传来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于稳经济、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在一系列稳经济、稳外贸政策措施推动下,青海外贸展现出韧性与活力,成为提振经济的“一池活水”。

“截止2022年9月底,公司生产的聚氯乙烯已出口近2万吨,创汇两千多万美元,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则好消息来自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过去其产品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还是传统的内向型企业,2022年,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利用集团公司销售平台网络优势,借助国家西部陆海大通道,成功打开东南亚市场。

青海宜化是青海省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年产电石45万吨、聚氯乙烯30万吨、烧碱30万吨。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27.79亿元,实现税收1.25亿元。在2021年青海省企业50强排名第30位。

据公司董事长刘光喜介绍,公司电石、离子膜烧碱、氯化氢合成等生产均采用当前国内领先节能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环保特点,2011年被评为两化融合企业,2018年9月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青海新铠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蜂产品出口,又一次将绿色高品质的青海蜂产品送入了国际市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青海蜂产品企业发挥经营灵活度高、市场适应性强等优势,攻坚克难,外贸活力得到充分体现。今年前8个月,青海省蜂产品出口537.9万元,同比增长26.8%。

而据相关报道,2022年上半年青海省农产品实现出口8484万元,显示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以来,农畜产品综合产能稳步提升,绿色有机成色更足,科技赋能持续增强。其中,鲑鳟鱼养殖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和出口欧洲许可,是国内唯一获准出口省份。

近年来,青海省加快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全省盐湖化工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升。据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至8月,以盐湖资源为生产原料的各类工业品出口额已达到15234.3万元,同比增长199%。盐湖化工产业对全省外贸发展的支撑作用凸显。

招商物产(青海)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有色金属及大宗矿产品、能化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业务,目前,招商青海物产铝锭贸易量已进入国内行业前三。今年1月至8月招商物产(青海)有限公司进口铝土矿达到100万吨以上,金额超4亿元人民币,进口量占全国总量的1.32%,后续进口订单约140万吨。与南非、土耳其、刚果、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秘鲁等国家和地区的业务不断拓展,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局面。

……

各生产企业的利好消息不断传来。同时,随着青海省对部分产业聚集区企业外向型转型发展的引导,区内企业外向型程度不断提高,自产产品出口能力显著提升,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1-8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达2亿元,同比增长20.1%;聚氯乙烯出口额1.2亿元,增长5.9倍;金属锂、纯碱、太阳能电池出口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策红利开始显现

1月至8月青海外贸增速的表现背后,与相关政策支持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的显现也不无关系。

近年来,青海省商务厅根据自身外贸发展实际和企业面临的新困难新问题,不断加强政策供给,强化政策引导,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外贸综合服务、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境内外展会、国际营销网点、进口商品直销平台、外汇便利化等专项政策措施,完成内外贸一体化等综合性政策制定,加快推动优化出口信用保险、跨境电商等领域政策和支持标准。随着外贸领域各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有效改善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外贸企业发展预期得到有效巩固,发展信心逐步增强。

数据显示:2022年1-8月,省内备案外贸企业1435家,增长4.8%;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8家,增长5.3%;民营企业进出口15.9亿元,增长40.5%,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5.2%;国有企业进出口12.4亿元,增长81.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3.1%;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555.8万元,增长1.2倍,各类市场主体活跃程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今年1月1日,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其成员国有青海很多的贸易伙伴,是青海企业深耕的国际市场。因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为青海带来的开放发展机遇就显得更近、更广、更深。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海省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8亿元,而1-8月,进出口贸易规模达11.2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8.8%;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规模10.3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5.8%。今年与青海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11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个。东盟、几内亚、日本、南非、新加坡为前五大贸易伙伴。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后,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青海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青海省出口微硅粉等产品的重点企业,占据全省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政策为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扩大出口提供了新的助力。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公司凭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原产地证书减让了1.7万美元关税,助力企业纾困。

青海也抓住了这一机遇,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主动“向下走”“向外走”。今年前三季度,省商务厅组织省内40余家企业参加了第131届线上广交会、第19届东盟博览会、第7届亚欧博览会、首届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第2届消博会等境内线上线下国际性展会。同时,积极开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宣介培训,组织省内外贸外经企业,参加商务部专题培训,帮助企业充分理解其原产地规则,引导企业优选自贸协定。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西宁海关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224份,签证金额3088.98万美元。其中,签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原产地证书52份,占签证数量的21.3%,累计共有75.26万美元货物享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证政策约1.8万美元的关税减免。

组合拳促增长提速

新旧动能转换是青海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这一转换同样给青海外贸带来了新气象。

国庆节前夕,青海可可西里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一批番红花顺利出口文莱。这是青海省首次出口番红花。公司关务负责人陈慧说:“商务厅、海关等部门在原材料种植环节及后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备案管理、生产控制、检验检疫、出口申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公司成功实现番红花出口。我们有信心开拓更大海外市场,争取更多出口订单,促进青海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为重点外贸企业送服务,畅通与外贸企业的沟通渠道,引导潜力企业外向型转型发展,着力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今年1月至7月,省商务厅联点帮扶重点和潜力企业中28家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6.5亿元,同比增长95%,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6.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高了14.8个百分点。

2021年年底,格尔木南郊物流园、格尔木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今年内计划再认定2家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不断加强产业聚集区培育外向型市场主体的公共服务能力。

外贸发展离不开综合保税区与本地跨境电商企业等重要承载体的发展与贡献。2022年1月,西宁综保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营。截止目前,已招引各类外贸企业28家,其中入区企业12家,签约企业4家,意向入区企业12家,涉及加工制造、物流分拨、研发设计、跨境贸易、展示交易等行业,涵盖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跨境电商、外贸服务、数字经济、光伏及氢能新能源等领域。入区企业已完成1.3亿元进口肉类代理采购业务和进出口价值2556万元的进口设备通关业务,累计完成进出口额1.56亿元。省商务厅、省财政厅为支持完善综保区发展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同时,青海跨境电商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呈现外贸发展新动力。截至今年8月,海东综试区累计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亿元,西宁跨境电商综试区累计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3.86亿元,同时即将完成综合服务平台等相关基础建设,大龙网西北区域总部、敦煌网跨境电商项目相继落户,对西宁市外贸进出口的贡献持续上升。

为保障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省商务厅与陕西、甘肃、宁夏、西藏、新疆等省区商务部门签订了中尼贸易陆路通道建设协议,开行青海首列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同时,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多式联运方式,逐步打通中亚、东南亚等方向的贸易通道,逐步扩大贸易规模。今年1-6月,累计开行国际货运班列9列,目标市场涵盖东南亚、中亚等地区,有效畅通聚氯乙烯、石墨电极、日用杂品、金属轧机零件和石棉等产品出口渠道。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让青海外贸更具韧性,也让青海成为外贸发展中的一匹“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