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模式适配多元需求 昆明校服采购暂停待推进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正式印发《云南省中小学校服家长市场化采购工作指南(试行)》与《云南省中小学校服学校统一采购工作指南》,创新推出“学校统一采购”“家长市场化采购”双轨并行机制,明确采购需充分尊重家长意愿、严守质量标准。目前蒙自、曲靖等多地已稳步推进新规落地,而昆明等地却仍处于校服采购暂停状态。

云南创新双轨模式:自愿为基规范为纲

穿校服是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的重要一环,具有多重现实意义。从集体层面,校服能强化学生的校园归属感与集体凝聚力,尤其在体育节、艺术节等集体活动中,统一着装可营造仪式感,助力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从公平角度,它能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差异产生着装攀比,减少心理落差,为成长营造平等环境;从安全维度,校服辨识度高,便于在校内外快速识别学生身份,降低安全风险;从管理层面,统一着装简化校园日常管理流程,提升考勤、活动组织效率;同时,校服可融入学校文化元素,成为传递校园理念、传承文化的载体,助力形成独特校园氛围,契合中小学育人与管理的双重需求。

此次云南推出的两种采购模式,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严格按照校服采购工作指南规范中小学校服采购工作,是否选用校服要充分尊重家长意愿。校服选用模式可由各地结合实际,采用学校统一采购或家长市场化采购。校服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教育和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校服质量监管和采购过程监督。

其中,学校统一采购模式明确将采购纳入学校“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要求成立家长和学生代表占比不低于80%的采购管理小组,需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家长同意方可启动。采购实行“每款限购一套”的刚性约束,小学阶段不超过3套,初中、高中各阶段不超过2套,避免重复采购加重家长负担。质量管控方面,推行“双送检”制度,学校验收时需随机抽样留样,检验费用不得向家长收取,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昆明校服“断供”:过渡期的多重考量

与省内其他城市的推进节奏不同,昆明目前仍暂停中小学校服统一采购,导致包括昆明八中在内的多所学校无法交付校服,学生面临“无校服可穿”的现状。为何作为省会城市,昆明迟迟未能落实校服采购?

从政策衔接来看,新规10月底才正式发布,各地需时间制定本地化实施细则。昆明作为教育体量最大的城市,涉及学校数量多、学生规模大,在模式选择、家长意见征集、供应商资质审核等环节需要更充分的协调周期。其次,新规对采购流程、质量管控的要求更为严格,如“双送检”制度、家长代表占比要求等,学校和相关部门需重新梳理工作流程,适应新的监管标准。此外,部分学校此前的校服供应商可能因新规调整无法继续履约,重新遴选供应商也需要一定时间,导致采购周期延长。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校服尚未落实,但昆明多所学校在10月举办体育节、艺术节时,已通知家长额外采买颜色统一的服装,既满足了校园活动的仪式感需求,也折射出校服采购的现实紧迫性。不少家长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快推进采购工作,既遵循新规要求保障权益,也避免临时采买造成的额外支出和不便。

目前,蒙自、曲靖等市已参照省级文件稳步推进校服征订,为昆明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业内人士建议,昆明可结合自身实际,优先选择部分学校逐步推开,同时简化流程、加强家校沟通,在保障合规性的前提下提升采购效率。当前如何平衡政策执行的严谨性与民生需求的迫切性,成为昆明校服采购工作亟待破解的课题。

免责声明:本文是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或企业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