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博物馆国庆中秋假期接待观众超220万人次,同比增长8.2%

据安徽省政府网站消息,匠心策展,用心服务。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省博物馆推出400余项陈列展览与社教活动,涵盖特色展陈、红色教育、创新体验等多个方面,累计接待观众超过220万人次,同比增长8.2%,展现出文博旅游的强劲活力。

精品展览庆双节

文物璀璨映江淮

一系列高品质展览呈现文化盛宴。

安徽博物院推出《金耀九州——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文明印记》特展,汇聚全国各地362件/套珍贵文物,系统梳理中国金银艺术发展脉络;同期举办的《文脉——桐城派主题文物展》,印证了“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的文学盛誉。安徽省美术馆《天地是吾师——新安画派数字艺术展》以数字技术再现新安画派笔墨意境。

阜阳市博物馆《积厚流光》展讲述淮民智慧,安庆博物馆《山野来风》展诉说皖韵传承;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十户之村 不废诵读》尽显“东南邹鲁”盛况,芜湖市博物馆《一江碧水 千年融合》搭起文明对话桥梁。

各地博物馆的新展特展,共同营造浓郁节日氛围。

红色印记砺初心

革命精神永传承

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国庆佳节,全省文博单位深挖红色资源,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红色展览、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安徽博物院联合省内36家文博场馆举办《烽火画卷——宣传画中的安徽抗战记忆》展览,再现安徽军民英勇抗战历程。皖西博物馆《山河铭记 丰碑永驻》展回顾六安抗战历史,马鞍山市博物馆《熔炉铸剑》展重温抗大精神。临泉县博物馆推出《红色像章展》,串联起革命建设历程的关键节点。安庆市独秀园管理处策划《新青年》专题展,引领观众梦回觉醒年代,感悟青春信仰。

与此同时,一系列红色社教活动丰富多彩。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组织百名中小学生开展“百米长卷绘华夏”主题活动,亳州市博物馆以非遗金箔画纪念革命先烈,滁州市博物馆推出“植绘锦绣河山”,厚植家国情怀。铜陵市博物馆举办“铜博颂华诞”,齐声高歌颂祖国。

众多展览活动共同构筑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创新产品活起来

文化体验更出彩

全省博物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系列创意产品。

安徽博物院推出《寿春楚歌》XR沉浸探索体验展,构建“楚都元宇宙”;“穿梭时空·奇遇安博——AR剧本体验活动”让观众化身“时空探秘者”。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创新开展“楚文化国宝盲盒主题之旅”,以游戏传递楚风汉韵。安徽名人馆推出《锦绣安徽》与《江淮星火》两部裸眼3D影片和“探秘水下古城XR空间”体验展,光影沉浸叙事火爆双节。

各市县博物馆也结合地域特色,推出一批富有创意的节庆文化活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博物馆“月满凌家滩”系列活动集多元互动体验于一体,传统节俗焕发时代新韵。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月下拾徽韵·烛影绘新安”中秋奇妙游系列活动以沉浸式夜游再现古人中秋雅趣,点亮古城星空。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实践,让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与场景营造中焕发新生机。

温馨服务暖人心

温情护航守安康

细微之处见真章,全省博物馆在办好展览与活动的同时,推出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举措,让人文关怀融入参观体验的每一个环节。

为满足公众参观需求,全省多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展博物馆奇妙夜、非遗市集等夜游活动。博物馆志愿者倾情投入,提供专业讲解、咨询引导、活动保障等服务,充分发扬“人人都是迎客松”的文旅志愿服务精神。各馆为老年人、军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常态化开展一对一服务,以贴心关怀提升特殊群体的参观体验。在安全保障方面,安徽博物院、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等馆节前开展系统性安防、消防检查,假期中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为观众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全省博物馆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彰显安徽文旅的专业与热忱。

中秋月圆与国庆欢歌在江淮大地交织,全省文博场馆以一场场跨越古今的文化盛宴,为假期增添了独特韵味。从沉淀千年文明的馆藏珍品,到创意纷呈的互动体验,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历史与当下在此对话,书写家国情怀与文脉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