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省政府网站消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如今,未来产业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并逐步进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量子产业。2009年起,量子产业在安徽一路驰骋。
2009年5月27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从事量子科技产业化的企业。这家企业起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发团队,可以说是中国量子信息产业化的开拓者。
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科大国盾量子,记者看到了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的量子保密通信设备,体积越来越小,功能性能却越来越强。目前第五代小型化设备,已经从以往的“大冰箱”,变成了厚度仅有五六厘米的长方体,非常便携。
量子保密通信,基于量子不确定且不可克隆的物理特性。量子密钥生成后,利用其对信息进行加密,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简言之,量子保密通信为信息加密,且加密方式极其安全可靠。利用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可以保护用户打电话、发邮件、传输文件等,不需要担心信息被盗破译。这也决定了它的应用领域广泛,在政府、银行、能源等领域都能保障通信安全。
2011年,科大国盾量子成立不久,就率先完成了“合肥城域量子保密通信试验示范网的产品开发和建设”项目,这是国际上最大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
“当时我们还是初创企业,政府在这个项目上,给了很大的资金支持,鼓励我们把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也推动了我们不断更新换代量子保密通信设备,真正让我们的实验室样机变为工程化产品。”科大国盾量子副总裁周雷说。
到了2016年,由中国科大牵头建成的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科大国盾量子也参与了其中建设,完成核心的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突破。
从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到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的建成,量子保密通信不再局限于某一城市内的通信安全,而是要跨城跨省。
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发射,实现以卫星做量子密钥分发,又证明了全球规模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设想是可行的,我国也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保密通信的国家。
基于这些技术的突破、设备的研制,以及设施的建设,量子技术离大众的生活也越来越近,使用量子密钥技术,可以给手机用户的通话和短信加“锁”,防止信息盗取。
据了解,中国电信目前已经面向普通手机用户推出了“量子密话”产品。用户可在通话时选择“加密通话”或“普通通话”。
除了与量子保密通信相关的研发创新和工程建设,科大国盾量子还拓展了量子计算、量子测量、光电仪器、科普教育等领域的布局,推出了一系列量子安全应用。
在研发方面,周雷介绍,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在50%左右,一直与中国科大、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保持交流合作,包括技术创新合作、人才交流培养等,还连续承办了两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的“揭榜挂帅”专项赛。
“2024年,公司将继续服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在‘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之上,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开发创新型应用产品、推动量子安全在更多领域落地。”周雷说。
目前,安徽聚焦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方向,依托量子国家实验室等创新资源,获批建设国家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集聚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不仅仅是量子科技,先进核能、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在安徽同样发展势头良好。
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7+N”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系统推进科技创新、示范应用、体制机制、政策举措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将其打造成为我省未来技术创新策源地、创新成果转化试验地、未来场景应用引领地、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