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可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但这并不容易

美元持续三年的涨势加大了通胀压力、刺激资本外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领导人正寻求减少本国对美元的依赖。

“经济增长良好,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投资正在涌入。林吉特怎么这么低?这违背了经济基本面,但没人能解释,”马来西亚总理Anwar Ibrahim上个月对日经亚洲(Nikkei Asia)表示,然后将矛头指向华盛顿,“原因是美联储。”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亚洲约四分之三的贸易,甚至包括亚洲内部的贸易,都是以美元结算的。亚洲大约50%到60%的储蓄(包括央行储备、主权财富基金资产和私人财富)是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的。借款也经常以美元计价。该地区的许多货币都明确与美元挂钩,或与美元进行汇率管理。

因此,美元价值或以美元为基础的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亚洲的财富和债务水平。美国挥霍无度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意味着美元的长期购买力得不到保证。

亚洲美元投资的可实现价值值得怀疑。中国所持的8050亿美元美国国债的出清将造成严重损失,因为证券价格将下跌,汇率将受到影响。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回流也可能破坏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其他亚洲大型投资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重要的是,美元支付必须通过美国金融体系。这使得美国可以将其法律适用于海外的个人和组织。华盛顿越来越多地将制裁、贸易限制甚至没收作为经济武器。

然而,去美元化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走得太远。

储备货币地位的其他基本标准包括:深度、流动性强的资本市场、高信用质量、合适的清算、托管和转移机制、强有力的治理、协议的法律可执行性以及普遍接受度。

潜在的竞争者,如人民币和欧元,并没有达到所有的标准。这可能是因为决策者不愿意在必要的程度上妥协国家经济控制。

其结果是,美元没有明显的继任者。

未来的一种可能性是,按照欧元的思路,建立一种共同的亚洲货币。然而,欧洲债务危机暴露了这一选择的内在缺陷。经济和文化高度不同的亚洲国家不太可能接受支撑一个共同单位所需的政治和金融一体化。

另一种选择是,以当地货币计价跨境贸易,但这在实践中很困难。

出口商和进口商将各自支持本国货币,从而导致紧张局势。印度对中国的进口大于出口。如果他们的贸易以卢比计价,这将使中国拥有多余的印度货币,它将不得不找到一些事情来做。

或者,如果贸易以人民币进行,印度将不得不为由此产生的赤字提供资金。为支持这类交易,中国通常无法自由获得其他货币的投资和融资。

实际上,这个问题被错误地框定了。亚洲对美元的依赖是一种特殊经济模式及其带来的失衡的副产品。

自1973年金本位制被废除以来,只有美国有能力充当全球储备货币。

亚洲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大量储蓄、高出口和低估的货币。亚洲人允许美国充当最后的消费者,同时通过投资美国资产来回收他们的贸易顺差,这实际上进一步为美国的消费提供了资金。有人称之为“Chimerica”模式。

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需要对亚洲的基本经济进行修正。国内消费将需要推动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将会下降。

国民储蓄水平需要降低。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扩大福利网络,因为亚洲人的节俭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个人提供医疗、教育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所驱动的。

亚洲国家的主要竞争优势需要减少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需要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允许汇率进行调整。

由于各国之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可能不完全平衡,有必要同时发展以亚洲货币计价的本地和跨境资本市场,为贸易流动和投资提供资金。这将需要降低外资所有权的壁垒。

迈向新经济模式的其他重要步骤将包括加强金融机构和市场基础设施,以及改善监管和治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在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信贷增长方面受全球金融周期影响的风险。随着争夺全球主导地位的斗争加速,华盛顿利用美元施加经济压力的能力将减弱。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坚持认为,亚洲不应该被迫在两个全球霸主之间做出选择。为了维护该地区的行动自由,减少将美元用于贸易和储蓄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