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守护国有资金安全

据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感谢你们为我们挽回了几十万元的损失!”日前,余杭区审计局(以下简称“余杭审计”)企业科负责人收到了一条来自某国企的致谢信息。事情源于去年年末,余杭审计开展对该国企的专项审计,其中涉及一处返租房产的租赁合同审核。该合同涉及数万平方米办公用房租赁,租赁价格按“元/平方米/天”计算,且单价四舍五入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一般来说,这种计算惯例存在细小误差,通常在审查中被视为合理。“但这个项目体量大,租期也长。”相关负责人说道,“我们当场进行了几次计算,最终确认多算了40多万元。”随后,余杭审计提出“严格考核管理”“强化内控执行”等建议。当前,该国企已完成整改,追回多支付的租金,并将“合同金额复核”纳入合同签署前内控环节。眼下,通过余杭审计的推动,“合同金额复核”这一风险识别模式已在余杭逐步推广,形成可复用的预警机制。

分析数据、筛查风险,守护国有资金安全。近年来,余杭审计深化“数据先行”理念,加强审计电子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利用,提升审计队伍的数据敏感性。仅今年上半年,审计人员通过IRS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平台主动采集企业、人员等各类数据近4000万条,充分发挥了数据分析对现场审计的支撑作用,提高了审计的精度和深度。同时,大数据、AI也成为余杭审计的“关键词”。通过“走进数据分析室”“AI助审”等活动,该局构建起被审计企业“画像”,快速识别了多处风险疑点,实现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接下来,余杭审计将用好数据新技术,以智能分析穿透业务表象,筑牢公共资金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