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为杭州的田野勾勒出丰收的轮廓,在此时节,一项强农惠农的新政也如期而至,为土地再添一份沉甸甸的期待——《杭州市支持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举措(2025—2027年)》近日印发并施行,将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破解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三大差距”难题,通过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新政共涵盖三方面、26项具体任务,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激励性的政策组合拳,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政将“农民增收”置于首位,推出多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未来3年,杭州将大力建设共富新农园,计划培育共富田园、茶园、牧场、蚕房等1000个。其中,市级每年打造100个,并根据建设成效和带动增收情况,给予区、县(市)最高600万元的梯度补助。同时,通过发展共富鱼桶养殖、科学高效合理开发利用山林资源、推动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完善“联乡结村”帮扶机制等,多路径为农民开辟增收源泉。
在提升农民自身能力方面,杭州计划培育现代“新农人”10万人以上,并对成效明显的区、县(市)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与此同时,支持农民参加职业教育和学历提升,每年最多将择优支持50名50周岁以下符合条件的“新农人”免费攻读涉农专业专、本科学历。
产业振兴是农业强的基石。新政聚焦“农业增效”,力推农业向高质量、绿色化与智慧化转型升级——
接下来,杭州将继续推进粮油适度规模经营和良田建设管护、提升“菜篮子”基地保供能力、保护发展西湖龙井茶,对平原地区连片500亩以上或山地地区连片300亩以上的优质耕地打造市级高标准农田共富实践区的区、县(市),单个项目补助最高可达1000万元。
实施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土特产”优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强能、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现代种业振兴行动、深化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等一一被列入“三年工作举措”。按照新政,杭州将遴选若干投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给予区、县(市)最高1000万元补助;对独立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国家、省审定的新品种,分别给予区、县(市)不高于60万元/个、30万元/个补助。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到支持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再到拓展新型渔业发展空间……一系列举措将助力杭州农业迈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
乡村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都市人向往的诗意栖居地。在“农村发展”方面,新政提出要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特色村、数字乡村和未来乡村建设,实施市级乡村片区组团发展项目100个。杭州每年将遴选一批在缩小“三大差距”上成效明显的片区组团发展项目,按照投入和绩效,分档给予每个片区组团不高于2000万元的市级补助,强力推动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