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韵,映照现实

记者 徐丽敏

翻开历史长卷,早在河姆渡时期,先民便发明了陶器,与木器、石器相比,这是真正的从无到有的发明创造。商周时期,印纹硬陶、原始瓷的制作技艺日臻成熟,这些都为越窑窑火的燃起埋下了“火种”。

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东汉时期,在距离河姆渡不远的曹娥江流域,越窑燃起熊熊火焰,这一烧就是千年。

千年间,窑火从最初的曹娥江流域蔓延到上林湖和东钱湖,使这里一跃成为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区。正值唐宋盛世,中国古代瓷业还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鼎立格局,即南越窑北邢窑。“茶圣”陆羽称“邢不如越”,是给予越窑青瓷的极高赞誉。

彼时,窑场林立、产品竞芳,代表越窑青瓷最高工艺水平的秘色瓷也横空出世,“千峰翠色”“捩翠融青”“巧剜明月”……文人墨客对其不吝赞誉之词。

来到窑火燃烧处,置身瓷的世界,方能读懂越窑青瓷何以能惊艳世人。在上林湖越窑博物馆,或残缺或完整的瓷器,在灯光下尽显莹润之美,安静的环境,难掩昔日之辉煌。

这种辉煌,不止于工艺水平,更见于贸易盛况。千年前,明州港帆影幢幢,商贾往来。越窑青瓷随商船起航,将中华文明的种子带到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当然,异域风物也被返程的商船带回华夏大地,东西方文明进一步交流互鉴。

回溯古时之韵,映照现实之景。

透过瓷器贸易,可以看到宁波人始终不变的开拓开放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无论是古代的“明州商帮”,还是今天的“宁波帮”,“闯”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宁波人不断前行、追求卓越。

如今,在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大港气势勃发,青瓷闪耀光芒。

从昔日的明州港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大港”,港口是宁波最亮丽的一张名片。港通天下,与世界和鸣,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写照。

作为异国市场上的“明星商品”,越窑青瓷在南宋初期沉寂,如今,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妙手,它又重焕“秘色”之光,飞入寻常百姓家。

聆听千年瓷韵回响,这是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旅行,也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

一个民族的文明脉络,一座城市的文化底气,来自历史深处,在当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