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据山西省政府网站消息,前不久,太原市出租车陆续开始更换“新装”。一辆辆蓝白相间的纯电动出租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行驶在路上的“蓝天白云”。不仅如此,代表新能源汽车的绿色车牌在马路上比比皆是,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正在我省逐步形成。

多年来,我省扛起“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使命,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努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奋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步入快车道。

放眼全省,以电、氢能、甲醇等作为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快速占领市场,新能源产业发展已从破题开局转向全面开花。

低碳出行,绿色引擎提速

在吉利汽车晋中基地全流程轿车生产线上,每9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落户晋中市10年来,吉利汽车晋中基地作为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链主”,是全省汽车产量最大、链条最长、资质最全的汽车生产企业,生产了全省95%以上的新能源汽车。

晋中市倾力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产品远销全国。

在吕梁市,氢燃料电池重卡以载重效率高、便于长途运输、便于低温启动、补能速度快的优势,正在被广泛推广。200余辆氢能重卡、首批氢能通勤大型客车、氢能装载机、氢能公交车、氢能中型客车正式投入运营,“气—站—运—车”全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除此之外,电动汽车更是在公路上畅行南北。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城市公交车15213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4551辆,占比为95.65%,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太原、朔州、忻州、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等8个城市建成区公交车已全部实现电动化。总体上看,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广应用规模远远超出预期。

在“双碳”目标下,我省新能源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在交通领域,氢能与电能担负起我省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使命,与传统油气能源一并构成了多元的交通能源新格局。电动重卡、甲醇汽车、氢能重卡相继获得批量应用,低碳生活渐成风尚……

紧盯市场,为绿色出行续航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市场更加广阔。省电力公司加快充电设施布点及建设,助力“以电代油”和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2023年,全省131对服务区及1座收费站共建成644个充电桩,实现了全省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晋中市则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围绕甲醇建设“车、醇、运、站、捕”全链条经济生态,力争到2025年实现年生产10万辆甲醇乘用车、年制备100万吨甲醇、建成100座以上甲醇加注站、年生产5万辆甲醇重卡、建成5个甲醇经济小镇的目标。

孝义市坚持把氢能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以“链”聚群,强“链”壮群,创新出台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应用场景政策,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基金,推动氢能产业蓬勃发展。

作为全省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山西鹏飞集团入选两项焦炉煤气制高纯氢团体标准,成为全国示范。该集团与院校合作,形成“气—站—运—车—用”氢能全产业链示范运营场景。

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山西一张靓丽的“新名片”。随着建设项目接连投产,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政策加持,深耕产业链沃土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不仅减少了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汽车尾气排放,也为用户带来了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将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有力调动了各市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的积极性。

《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围绕“车用原材料—零部件—系统总成—整车—配套基础设施”成链,打造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智能化电动重卡及乘用车等高水准特色产品,构建产品种类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省商务厅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开展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全面落实新能源公交车购置补贴、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停车费减免、路权保障等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出台下乡支持政策,对接整车生产企业积极参加汽车下乡活动。

省交通厅副厅长、省民航机场管理局局长段新源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巩固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成果。除应急救援车辆外,各地区年度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交车全部使用新能源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更换低地板及低入口车型,持续提升交通装备无障碍服务水平。太原、临汾要统筹使用好“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省级奖励资金,优先支持交通运输领域设备大规模更新工作。同时,开展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更换工作。对辖区公交企业的老旧动力电池更换给予财政等各方面支持。

山西,新能源汽车发展跑出加速度,一个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蓄势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