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夯基石 外贸发展添动力

据山西省商务厅消息,交城经济开发区是山西省首批依据循环经济理论以煤焦化工为主导产业而开发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20多年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交城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和出口功能为一体的外向型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特别是化工主导出口产品硝酸铵钙、硝酸钙产品占到国内80%、国际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硝基中微量元素肥料生产和出口基地。2018年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新型肥料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一、树立服务意识,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交城经济开发区优化入企服务意识和能力,全力营造人人关心外贸、人人支持外贸的发展环境。按照重点出口企业和潜力出口企业分类建立出口企业名录,积极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加大骨干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尤其近两年受疫情及国内国际各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充分利用线上培训手段,每年开展10次以上培训,并入企做好结汇、退税等政策宣传,目前开发区内已有5户企业年进出口额破亿,形成了外贸型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二、搭建“一会一平台”,夯实外贸发展支撑

交城经济开发区搭建多种平台,打通对外展示及销售渠道,构建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

(一)是成立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硝基钙镁肥分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高产业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能力,近三年通过境内外商会、行业协会参加成交效果好的国际知名展会如广交会、进博会等各类外贸型展会60余次,扩展了承接国外订单的渠道。

(二)是搭建跨境电商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外贸进出口企业在报关、通关、国检、外管、金融、物流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2021年后半年,由于国家对硝酸盐系列产品出口政策的限制,硝酸盐类产品出口量下降一半以上。开发区积极与晋阳海关协调,2022年5月20日,与晋阳海关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帮助出口企业消除政策影响,加快了化肥外贸产品的出口运转。

三、加大“引智”力度,增强外贸发展活力

(一)是积极引进人才,把人才和科研摆在外贸发展的核心位置,为外贸经济转型发展打造强劲有力的“智力引擎”。全行业聘请博导专家3人;有从事对外贸易专业人员800余人,形成了较突出的外贸出口人才优势。

(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近五年来,交城经济开发区化工行业在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达2.27亿元,年均技术研发投入占到行业销售收入的11%。外贸出口重点企业金兰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专利技术9项,参与了《工业六水合硝酸镁》、《太阳能熔盐(硝基型)》2个产品行业标准制定,企业生产的烘干硝酸镁产品在烘干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研投入促进企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交城经济开发区复合肥企业已达35户,全行业企业总资产70亿元,新型肥料产能达350万吨,全行业国内外销售网点达2000余个,其中硝酸铵钙、硝酸钙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占到80%,国际市场占有率50%以上。硝酸铵钙、硝酸钙、硝酸镁等25种主导产品远销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日本、韩国等地,与世界级公司SQM、沃米亚、杜邦、REDOX、马赛克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业界享有“中国钙都”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