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交口气候温暖,大棚生产食用菌四月份就可以出菇,一直到八九月份,每年差不多能出五茬。”听到食用菌大棚工作人员的一番介绍,大棚前参观的人群不禁啧啧称赞。
这是七月末在交口县天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香菇种植基地的一幕景象。眼前的现代化种植大棚内,密密麻麻的菌菇棒在架上层层分立,散发着阵阵清香,马上将迎来新丰收。
近年来,交口县依托良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使香菇产业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和朝阳产业,食用菌成了“摇钱树”,香菇种植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小银行”。
天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该县的一家香菇种植龙头企业,该公司利用椴木木质坚实、营养丰富、不容易腐烂的特点,在优质的自然环境下,人工模拟野生种植,规模发展大棚椴木香菇种植,目前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椴木香菇生产基地。
交口县介于北纬36°43’至37°12’和东经111°03’至111°34’之间,地处吕梁山脉中段,海拔在830—2054米之间,受纬度、地形和海拔高程影响,气候温凉,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9℃,最高气温不会超过30℃,且昼夜温差大,境内多数区域昼夜温差达10度以上,为香菇种植特别是填补国内夏季香菇市场空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条件。
交口食用菌产业最早开始在石口镇的山神峪村。现在,山神峪全村204户人家,种植香菇200棚以上,80多万棒,除了自家田地,甚至有的在房前屋后都种上了香菇,产量达到了400余吨,总收入250余万元,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百分之八十的村民收入都是来自于香菇产业,香菇产业的发展基本解决了全村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种一棚菇、富一家人”。
交口县桃红坡镇同样从食用菌产业中获益匪浅。该镇西交子村2016年开始在房前屋后种香菇,启动了第一批25户贫困户种植香菇示范户,建成出菇大棚29个,种植香菇19万棒。现在,这个村在政府的政策性资金扶持下,由干部牵头、村民入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集中建设了村香菇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效。
目前,食用菌产业在交口已渐成气候,依托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交口县立足同步小康、乡村振兴目标,全面贯彻“两山”理念,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全县已形成制菌—栽培—分选—烘干—包装—冷藏—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食用菌规模达3200万棒,年产值3亿元,覆盖7个乡镇、60%的行政村,带动全县65%的脱贫户实现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全县还涌现出了一批像韦禾、天麟、双轩等食用菌龙头企业,巩固壮大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菌棒、香菇相继出口日本、韩国,让交口香菇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的区域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