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是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日前,菏泽市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持续兴起片区建设热潮,以高质量片区建设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菏泽市按照片区化推进、组团式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产业更有效益。牡丹区、定陶区、东明县大力发展以牡丹、芍药为主的花卉经济,布局了一批面积大、品质高、种类多的花卉基地,联动发展花卉观赏、深加工、文化旅游等业态,进一步凸显了“牡丹之都 花样菏泽”城市名片。定陶区许庄村探讨“工业园区+农村资源”发展模式,实现乡村产业与非遗资源有机结合。
村庄更有韵味。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巨野县聘请专业设计院,对片区建设整体规划提升,成功争取到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东明县三新家园依托国有农场,打造高标准田园综合体,广受好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各县区围绕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硬化五项工程发力,效果明显,群众满意。
致富更有门路。成武县利用村内坑塘、闲置院落、帮扶车间等资源建设10个入村企业、11个共富车间,吸引一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带动近千人就业;党集镇探索建设“共富”数字鱼舱,推广渔光互补、庭院养殖、大棚养殖等模式,年带动养殖户增收3.6万元以上。巨野县谷庄村村内企业蓬勃发展,“鸭饼”卖到全国各地。
乡愁更有归属。成武县党集镇保护性开发传统民居、历史遗迹、乡土风貌,将25个传统院落协同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泛博物馆群,探索出“以农促旅 以旅兴农”发展新模式。该镇古村以夯土成家、特色建筑等黄河文化为依托,构筑新风小院、婚俗礼仪基地、共享庭院等10余处文明实践示范点,借助“村史微剧场”“黄河大堤上的红色家书”等沉浸式演出,活化珍贵记忆,倡导新风正气。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提质增效?
菏泽市提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注重统筹整合、做好规划;分类分级、梯次推进;改进方法、提升质效;凝聚合力、强化保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提档升级,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力争3-5年内实现县域全覆盖。以注重统筹整合、做好规划为例,片区建设不是简单的村居相加,要坚持规划先行,立足村庄实际,统筹推进党建联建、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
“要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菏泽市委书记张伦说,要在塑强乡村富民产业上聚焦发力,深挖“土特产”、延伸“产业链”、全力“育龙头”,努力把特色产业做成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上聚焦发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在夯实乡村党建基础上聚焦发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增强乡村治理效能上聚焦发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以文化人作用,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聚焦发力,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在塑强乡村富民产业方面,菏泽是农业大市,各县区都有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关键要把特色产业尽快做成支柱产业,带动县域经济持续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中药材、大蒜、芦笋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专业村镇,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花卉产业具有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能够有力带动深加工、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要进一步发挥牡丹、芍药的引领作用,联动布局玫瑰、非洲菊、月季等品种,持续放大花卉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