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6月7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揭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中心院区一期投入使用。该院区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医疗单体,德州及周边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内乃至全国一流的优质医疗服务。
2023年,德州市探索开展“三医联动+中医药”集成改革,实施医改政策创新20余项,系统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中医药综合改革,荣获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通报表彰。目前,通过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德州人民医院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科学教研、综合管理上实现“五个同质化”,成功申创全省第一个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群众的“呼声”,就是改革的“哨声”。近年来,德州市聚焦民生问题抓改革,持续释放民生红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全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7月17日,在庆云县庆云镇“共富工坊”电子产品加工车间,工人张海平正在生产电子线束件。“计件收费,一天赚100多块钱,还不耽误接送孩子。”张海平说。
2021年,德州市实施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通过系统集成27个部门的相关职能,推出公益性岗位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创建“返乡创业园”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仅城乡公益性岗位一项,全市就累计开发10.8万个,已帮助7.9万名劳动者实现“家门口”就业。
德州实施“共富型”社会大救助集成改革,将改革涉及的15个职能部门43项救助措施、17项社会福利和36项社会保险全部纳入大救助平台,汇集22个部门的46项、2100余万条数据,打通各类救助政策壁垒,累计实施各类救助454.3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5.4亿元。
德州创新实施“三医联动+中医药”集成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异地住院、门诊统筹、门诊慢病医保联网结算镇街全覆盖,荣获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全省唯一。在全省率先推行门诊“先看病、后付费”舒心信用就医模式,率先上线运行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县域医共体17个,其中紧密型医共体超过70%。建设德州“云影像”平台,累计完成三级会诊9.2万例,为基层群众节省费用2000余万元。
德州探索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三全”服务集成改革,全面推进不动产“带押过户”系统集成改革,创新“新旧抵押权分段”“抵押权变更”“双预告登记”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存量不动产交易便利度。截至5月底,累计办理住宅类“带押过户”业务493笔,涉及金额2.29亿元。
德州还抢抓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性实施“两河牵手”工程,畅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逐步实现黄河和大运河在水利、交通、旅游和生态等方面全面连通,成功入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临邑县德平镇居民许玉娇,最近计划新开一家公司。按照规定,她需要办理劳务派遣许可、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证照。令她没想到的是,如今这些证照在镇行政审批服务分局都能办理。
2022年,德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县镇同权”集成改革,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以10个中心镇为首批试点,挂牌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分局,下放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210项行政许可事项和90项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资源再下沉、辐射范围再扩大、服务能力再提升。以临邑县德平镇为例,目前该镇已实现545项审批事项和172项便民服务事项直接办理。
随着“县镇同权”改革的持续深化,各中心镇审批服务办理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同时,10个中心镇行政审批服务分局可辐射周边76个镇街,占全市镇街总数的57%,“15分钟政务服务通办圈”逐步建立。
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看得见却管不了”的执法瓶颈,以中心镇为重点,进一步做实做强镇街综合执法办公室,将公安、司法、生态环境等10多个部门的1800多名执法人员下沉到镇街,打通基层执法“最后一公里”。
把信访大厅“搬”到群众身边
从“信访大厅建在县委大院”,到“把信访大厅‘搬’到群众身边”……近几年,德州积极开展放大“陵县做法”,推进基层治理集成改革。
建立市群众工作服务中心,在24个市直部门设立群众工作科、10个市直部门设置群众工作专岗,40个市直部门明确专人负责群众工作。建成1个市级、12个县级、134个乡镇级矛盾调解中心,推动综治、矛盾纠纷调解、信访接待、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中心成建制进驻,做到群众诉求“前端”一站式受理、“中端”一键式分流、“后端”一揽子调处。
2020年起,德州在全省率先探索村党组织“跨村联建”集成改革,建设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746个,制定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实施共建一处村民议事厅、矛盾调解室、道德评议庭、新风公益基金、纪检监察站“五个一”治理联动工程,共商共议联建村事务48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2100余次,对900多个联建项目开展跟踪式监督。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建设幸福食堂、幸福学堂等党组织领办服务项目530处,辐射服务留守人员4600余人。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小城市党建、流动党员管理5项工作被列为全省试点。实施“红色物业”“红色速递”等工程,全域推进社区“幸福家园”建设。“党建引领+四联共治”模式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