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青岛生产总值同比增6.2%

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2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3年上半年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7508.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

“总的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全市经济循环加快畅通,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市统计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刘伟表示,上半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实现恢复性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5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58.61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817.54亿元,增长6.7%。

从主要特点来看,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农畜产品供应充足。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0.3亿元,同比增长4.3%。夏播夏管有序进行,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夏粮再获丰收。

工业生产持续回升,装备制造业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全市35个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7.1%。347种工业主要产品中162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其中,虚拟现实设备、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分别增长3877.8%、155.3%和38.6%。传统优势产业增长有力,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一季度加快6.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8.4%,有力支撑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服务业增长较快,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升明显。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6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6%。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9.7%和8.8%。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娱乐业、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6.2%、45.5%和22.1%。上半年,全市航空、铁路、水路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23.3%、168.1%和365.5%;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2.24亿元,增长18.1%,行业复苏活力进一步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民间投资复苏向好。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分领域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四新”经济投资分别增长26.4%、15.9%和6.9%。实体经济和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5.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0.5%。民间投资由负转正,增长3.9%。

消费市场增势良好,升级类商品增长加快。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0.7亿元,同比增长8.0%,比一季度加快3.8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需求进一步释放,限额以上单位中,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新能源汽车、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1.1%、31.2%和13.7%,比一季度分别加快34.9、14.0和1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1%,比一季度加快9.9个百分点。

外贸增长不断加快,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305.1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一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4%,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3.6%;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7%,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1.7%;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2%,占出口总值的48.6%;对外合作不断深化,对RCEP其他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分别增长8.5%和28.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1%,其中民营经济吸纳就业14.8万人,占比81.3%。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6月当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持平。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上半年,青岛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73元,同比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40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64元,增长6.8%。从收入来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6.0%、4.7%、6.2%和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