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坚持系统集成引领“五链”融合 加快打造市域产业副中心

据山东省工信厅消息,年以来,沂水县围绕打造“市域副中心、发展新高地”定位,坚持工业强县首位战略,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链、升级链、布局链、要素链、推进链“五链”融合,跑出了工业强县建设的“加速度”,连续3次在先进工业强市“夺旗打榜”中排名第一,被市委、市政府“授红旗”。

坚持做强“产业链”,加快建设“大集群”

同心同向抓工业。沂水县充分认识到沂水发展的差距在工业,经济的短板在工业,发展的潜力和出路也在工业。经充分调研讨论,提出利用沂水产业体系完备、主导产业实力较强、园区平台数量较多优势,加快打造“市域副中心、发展新高地”,力争到2026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的工作目标。为落实这一目标,明确将工业强县战略作为“七县建设”首位战略,制定《沂水县工业强县战略行动实施方案》,明确6大重点领域13项任务清单,将工作的着力点落实到工业项目和企业上,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相继召开骨干型企业家座谈会、成长型企业家座谈会,让企业家唱主角,凝聚企业家力量,形成工业强县建设合力。

顺应规律育产业。围绕解决全县基础产业占比重问题,沂水县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提出了构建“3+1”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加快推进高端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产业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梳理了“3+1”产业10条优势产业链、20家链主企业,绘制产业链条“图谱”,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向战新产业转型。力争到2026年,推动战新产业成长为500亿级、食品产业成长为200亿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产业成长为100亿级产业集群,以“5211”百亿级产业集群筑牢百强县根基。

系统集成谋改革。紧扣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行动实施需要,沂水县确定将产业链式发展系统集成改革作为2022年度“一县区一改革品牌”项目,围绕“大工业”思路,出台《沂水县产业链式发展系统集成改革实施方案》,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提出改革方向,高位谋划、统筹推进产业指挥体系、产业规划体系、政策引导体系、要素配置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五大体系”集成改革,加快构建县级统筹协调、产业专班推进、职能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力争实现政策一体贯彻、资源一体供给、服务一体落实。

聚焦构建“升级链”,加快培育“大支撑”

产业链招引“链主”。今年以来,沂水县紧扣全县“3+1”产业,坚持把工业制造业项目作为双招双引“第一选择”,绘制产业链“图谱”,建立健全以产业链为核心的“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工作机制,对接京津冀、融入济青潍,加快招引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高质量制造业“王者”项目。如,沂水县发挥全国玉米淀粉深加工集聚区优势,立足玉米浸出液高值化利用,招引落地投资50亿元、以玉米淀粉深加工为主的聚乳酸新材料项目,持续巩固玉米淀粉深加工集聚区优势的同时,围绕聚乳酸及下游延伸产品,尽快打造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1-9月份,沂水县集中签约21个工业制造项目,其中,过50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项目5个、过5亿元项目3个。

技改链育强“链主”。沂水县牢固树立“技改就是最大效益”理念,围绕设备升级、工艺提升、生产换线、产品换代,对行业内排名前20的企业开展深入摸底调查,摸清企业技术升级链,建立了企业2022年及未来三年77个在建、拟建、储备重点技改项目动态清单,以“百企百项”活动持续推动技改提级,实现企业换挡、提速、升级、扩规,加快培育一批支撑性、领航型优质链主型企业。1-9月份,沂水县纳统153个技改项目、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6.1亿元,项目个数、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实施重点技改项目72个,其中过亿元重点技改项目17个。培植纳税过亿元工业企业4户,其中过2亿元企业2户,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创新链激活“链主”。创新是产业链式发展的关键。沂水县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讨建立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荐1家企业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7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市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支持泓达生物公司建设市人才飞地。科技“揭榜挂帅”,推动13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加快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梯次培育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瞪羚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6年,沂水县力争培育产值过100亿元企业2家、过50亿元企业4家、过10亿元企业14家,税收过亿元工业企业9家。

坚持做优“布局链”,加快构建“大平台”

突出主核心。围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以沂水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持续深化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市场化运营体制,开发区开发投资公司承担开发运营职能,与山东标至信咨询服务公司共同成立经开-标至信(沂水)项目咨询公司,开展全过程项目工程咨询服务。支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探索扩界提容,打造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动能转换的主平台、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力争五年内进入全省开发区前30名。

打造主战场。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地位,加快打造庐山新材料高科园。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规划建设、管理制度、产业发展、服务保障等方面深度提升庐山高科园发展水平。与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合作,梳理智慧园区、公共管廊、道路提升、交通中心等9项合作事项,总投资约9.8亿元,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档次,打造战新产业科研、人才、技术、资源发展新高地。1-9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75.4亿元、税收6.7亿元,占全县的33.2%、44%。

推动“三集聚”。围绕构建多点支撑布局,沂水县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将工业发展布局与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在确保“多规合一”的基础上,着眼长远、高标准布局、高水平建设,规划建设占地500余的高端食品产业集聚区、占地800余亩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占地200余亩的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实现项目集中落地、要素集约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力争打造全市、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区”。截至目前,三大传统产业集聚区已基本规划成型,待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后,加紧实施。

集成打通“要素链”,加快形成“大格局”

贯通政策链。积极对上争取支持、加快兑现县级奖补,建立借力省市、县区发力的政策支持体系。今年以来,沂水县相继印发了《工业十条》《金融十条》《人才十条》《服务十条》《推动优先发展类企业搬迁升级》《亩产效益评价企业差别化价格政策有关事项》等差异化政策,形成以亩产效益评价为基础的“1+N”政策体系。特别是新印发的《工业十条》,从全面提高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全面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全面支持企业创新领航发展等3个方面提出了10条支持工业强县意见,设立1.6亿元工业强县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其中2000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全方位支持重点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兑现企业县级奖补资金1184万元,有力的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打通要素链。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依托评价结果,实行ABCD类企业分级管控,分档式政策奖励,建立低效企业动态出清机制,亩均论英雄倒逼“寸土生寸金”,截至目前已累计盘活园区内低效用地企业12户、土地1274亩。深入开展“标准地”出让改革,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公正制”和集体土地入股、联营,配套制定了“拿地即开工”审批、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制等管理办法,确保项目快落地、早达产,截至目前,已完成57宗、1979亩“标准地”出让。融通资金链,成功举办市行行长沂水行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对接会议,2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上市合作协议,为6家企业签约授信8.53亿元,达成融资意向54个、资金78.68亿元。

统筹保障链。深入落实“要素跟着大项目、好项目走”机制,成立了由县领导牵头的资源要素保障及大项目评审工作专班,实施产业项目评价赋分排名制度,对重大工业项目按照“8+1”指标进行排名打分。今年以来,已分线初审37个、大项目评审通过24个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对72个项目提供全程帮代办服务,帮助解决诉求48个、办结手续112项。

突出健全“推进链”,加快实现“大突破”

健全落实链。为落实工业强县首位战略,沂水县建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四个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建立了工业转型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制度,专班、专责、专项、专人抓落实,形成了以上带下的“落实体系”,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大工业”发展思路、工作目标、节点计划、工作措施等具体工作的落实。

形成闭环链。为落实企业问题闭环解决要求,沂水县以县级领导包保优质骨干企业为基础,建立健全了“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调度、办结销号”闭环式问题纾解工作机制,形成企业问题解决“闭环链”。截至目前,共闭环式推进150余个制约企业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

抓实服务链。沂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一线工作法”,设立24个专班对20项重点工作、13个关键项目、34家优质企业进行精准包保,县级班子领导挂帅出征、靠前指挥。建立了链长制,县级班子成员担任产业链链长,综合协调、综合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发展。对重大项目实施“一次不用跑·全程帮代办”服务,深入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链办理”“全链条服务”。创新施工许可“零材料合并办”一件事服务模式,变“分项办”为“一次办”,变“企业跑”为“数据跑”。目前,已通过该模式为14个建设项目核发施工许可证,事项当日办结率100%,企业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