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造”船舶迎来“高光时刻”

据山东省发改委消息,日前,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提前交付了为STENA船东建造的第七艘E-flexer系列高端客滚船STENA ESTELLE(W0270),紧接着又投入到紧张的生产中。“生产计划工期已经安排到2028年,每分每秒对我们来说都很珍贵。”公司负责人说。

手握巨额订单、生产工期排到几年后,是今年我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共同拥有的“甜蜜负担”。1至4月份,黄海造船手持70艘造船订单,总价值83亿元;东海船舶手持16艘造船订单,总价值4.7亿元,两家企业生产工期都排到2024年之后……“当前,国际航运市场呈现积极向上态势,全球造船市场超预期回升,新船成交量和价格实现双增长。威海产业基础好,老牌强企众多,不少海外订单主动找上门来,产业发展赢得了新机遇。”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一季度,全市骨干船舶企业新承接订单2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手持船舶订单9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7%。

订单增长背后有“门道”。“这些年,我们与企业一道紧跟市场形势变化,苦练行业内功,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在机遇来临时,乘势而上。”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支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推动船舶高质量发展、提升本地产业配套率、促进企业重组等方面,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其中,24项涉海装备列入山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目录。

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有效途径。

去年,我市将荣成新霞修船有限公司的船舶制造厂域安全管控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项目列为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认定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为市级绿色工厂,鼓励修造船企业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绿色化技术在修造船行业应用。眼下,不到1年时间,在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已有华东修船、鑫弘重工等近10家修造船企业开始了绿色化、智能化探索。

“产学研”是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年初,山东交通学院牵头成立威海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联盟,整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创新平台、联盟智库多方力量,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目前已有50家企业及高校院所成为联盟会员。“我们还将成立行业协会,依托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带动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载体、金融支撑服务、合作培养技能型员工等深度融合,让产业实现更高层次发展。”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