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威海金融机构创新破解海洋产业评估、监管、处置难题

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当前,海洋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金融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人民银行威海中支引导威海市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服务于海洋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海洋供应链金融缓解融资难

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是海洋产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

从银行角度来看,涉海中小企业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繁琐。此外,海产品价格波动性大、评估难且易腐易烂,相对于土地、房产等押品,其监管保存比较困难。一旦贷款出现风险,很容易因处置不及时导致质押物灭失,使银行信贷资金形成巨额损失。

为解决这些难题,荣成市依托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下称“海商中心”),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与银行、担保公司共享,创新推出了担保贷、货押贷、仓单贷供应链融资模式。

据介绍,海商中心是我省唯一具有金融属性的大宗海洋商品交易平台,已建成2万平方米低温监管仓库,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云仓储监管系统,实现了借贷方、仓库方、银行、担保方等多方实时监控、信息沟通,目前已完成45个监管冷库的标准化、信息化改造,可视监管库容5万吨。

涉海企业海产品等存货质押给银行后,银行委托海商中心对质押物全程监管、监控、处置,这解决了质押物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的问题,为企业建立了新的融资通道,还能有效盘活企业剩余库存。截至2021年11月末,海商中心已为34家中小企业发放海产品动产质押融资100余笔5.6亿元。

普惠金融支持海洋旅游

威海市东楮岛村三面环海,拥有保护完好的海草民居100多户600多间,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1亿多元,获得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级海洋牧场、全国休闲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生态文化村等5项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荣成农商银行主动与该村对接,选派优秀客户经理挂职村委会主任助理,参与村内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为村民提供个性化、全方位金融服务。

围绕村庄发展规划,荣成农商银行以村中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为切入点,走访考察企业海洋牧场、海上平台、海底观光项目,为企业提供包括存款、贷款、结算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荣成农商银行还推出乡村振兴贷、乡村旅游贷,为渔家乐提供“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信贷服务。截至2021年9月末,该行在该村贷款授信21户,贷款余额1922万元。

依托现有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该行布设农金通1台、电话POS4部、聚合支付商户30个,为村民提供现金存取、转账汇款、补贴领取、生活缴费、交易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打通了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加快绿色信贷产品创新

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荣成市区东部,现建设海洋生态牧场面积6.8万亩,年养殖产量近40万吨,其中鲜海带30万吨、龙须菜5万吨、成品鲍800多吨,荣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海洋牧场项目存在投资需求大、回收期长的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融资压力。在大力发展海洋蓝色碳汇的背景下,荣成农商银行加快绿色信贷产品创新。

经有关研究机构监测分析,该公司养殖海区每年的固碳量可达40余万吨。对此,荣成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海洋碳汇贷”产品,参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价格,将该企业减碳量的远期碳汇收益权在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权利质押登记和公示,成功发放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专项用于海带、裙带、贝类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将海洋生态资源固碳价值转化为金融价值。

近年来,人民银行威海中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蓝色碳汇项目融资。威海市在蓝碳研究及产业发展方面起步较早,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海洋生态经济主题院士工作站,形成了全国第一个蓝碳方法学,开展国内第一笔渔业碳汇交易的示范模拟路演,120万亩海洋牧场养殖的非投饵型贝藻类年均减排二氧化碳48.1万吨,占全省减排量的三分之一。

据了解,威海市将加速海洋碳汇方法学开发,加快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和交易市场建设,积极争取将海洋碳汇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