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智慧农业平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我们建立了杂交油菜现代化制种、马铃薯种薯四级繁育、特色粮油全程机械化、数字粮油智慧大田、种养循环绿色生产、特色农业多功能拓展等示范基地。”近日,记者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智慧农业平台与基地,该建设项目负责人周长献说。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安装了8个物联网监测点,主要监测气象、墒情、苗情、虫情等,为生产决策执行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田间农情信息自动采集和精准作业系统,实现了农业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全面提高了产业园农业智能生产化生产水平。

据了解,智慧农业平台与基地建设项目立足互助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全产业链升级需求,大力推进油菜、马铃薯两大主导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项目于今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将于6月底建设完成。

项目主要建设物联网基地实时观测体系和智慧农业自动作业体系,实现基地作物农情信息实时感知与监测和智能装备的自动化作业,为科学决策和智慧管理等提供基础支撑。建设智慧农业平台系统,实现基地科学化决策、物联网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并为基地生产管理和项目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和网络安全保障。建设农业产业数字化展示中心,为基地提供农业产业形象展示、产业大数据可视化、基地综合管控与展示、全产业链数字化展示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成果科普教育等功能。

周长献告诉记者,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管控平台,分为智慧生产和智慧管理两部分。其中,智慧生产针对作物生长全流程建设了“全面感知、智慧决策、智能执行”三个模块,着力打造感知、决策和执行的完整闭环应用。智慧管理针对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服务需要,建设有“园区概况、农技服务、市场信息”三个模块,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园的精细化管理,为产业园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农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决策管理和指挥调度。

该项目建成后,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多元化发展,能有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通过物联网网络体系服务系统实施后,可统筹安排劳动力,不仅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可得到实时高效的技术服务与指导。科学决策与管理带来肥、水、药等投入品投入的减少,降低环境污染。通过建设环境监测控制系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配置田间气象站、环境传感器、视频监控、远程监管等设备,实现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项目区环境信息、作物信息、气象信息、生产信息的全方位立体获取与数据处理,科学指导生产决策,实现生产全程监控和产品质量可溯。

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胡志桥表示,互助县将继续完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生产精准化和智能化、流通信息化、产业融合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