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一季度GDP增长5.2%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0.1%

据广东省政府网站消息,4月28日,深圳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深圳地区生产总值8950.49亿元,同比增长5.2%。

深圳经济指标增长背后,既有经济向上,更有结构向新:工业领域,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48.2%,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0.1%;投资领域,房地产市场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保持快增长;消费领域,人流物流增势持续走高。

“机器人谷”等多翼齐驱

优必选联合研发的机器人“天工Ultra”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成功夺冠;肯綮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成为“登山神器”……这些震撼行业的创新实践都来自深圳“机器人谷”。

作为全国制造业强市,深圳持续夯实家底,坚持“制造业当家”。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比1—2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

面对去年同期高基数(10.2%)的压力,这一成绩显得来之不易,是产业内生动力强的有力佐证。

这得益于高科技产品产量大、增速高。1—3月充电桩同比增长11.5%;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48.2%;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0.1%;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8.1%。

这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力支撑。

智能网联汽车释放强劲动能。一季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机器人谷”扛起AI热潮的新增长点。一季度,机器人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0%,增速比2024年加快22.1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分别增长56.2%和35.0%。

“低空飞谷”全线数据保持20%以上的增长。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48.2%,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同比增长22.3%。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及其相关应用软件开发分别增长43.3%和90.4%。

商品房销售面积比增17.0%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该项降幅比1—2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释放出逐月回升的有利信号。

在投资领域,近期最让人切身感知的信号,莫过于房地产市场回暖。2025年一季度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合计成交超2.6万套,同比增长67.7%。

商品房销售面积保持快增长。1—3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7.0%,较2024年(7.0%)提升10.0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在一线城市中排名第1。

继1月实现“开门红”后,3月市场热度持续攀升。3月30日,龙华区中建鹏宸云筑二期项目加推153套改善性住房,开盘1小时去化95%。

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一季度深圳房地产市场量增价稳。预计深圳市2025年市场将延续止跌回稳乃至企稳回升态势。

另一个投资领域的“智变”引擎也在推动经济“质变”。

1—3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9.1%。其中,工业投资中技改投资增长61.8%。

4月15日,东部通航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基地正式启动,这也是全国首个融合空域运行示范基地。从高空俯瞰,它如同振翅腾飞的“鹏城之翼”,孕育着低空投资的全新未来。

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长3.1%

今年以来,深圳全面激发有潜能的“新”消费,消费市场呈现新气象。

1—3月,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增速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

商文旅融合消费出新出彩。

清明假期,深圳创新推出多重商文旅融合消费场景,以“科技消费+烟火经济”双引擎驱动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首发经济遍地开花。

1月,华为畅享70X正式发布;2月10日,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3月20日,华为举办Pura先锋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

一季度,全市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共计258家。

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效果突出。

真金白银的政府补贴有效激发了市民“焕新”消费热情,深圳家电和智能家居销售市场购销两旺。

在以旧换新相关的品类中,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分别同比增长59.3%、27.9%、53.1%。

截至4月21日,全市通过以旧换新带动汽车销售3.9万台,销售金额97.7亿元;带动家电和数码产品销售619.8万台,销售金额117.5亿元。

线下客流量火热回升的同时,网上零售也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0.8%。

新消费的多点开花也让人流物流增势持续走高。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39.52万标箱,同比增长17.1%;机场旅客吞吐量超千万人次(1655.22万人次),同比增长6.3%。

旅游过夜总人数874.96万人次,同比增长9.3%。其中,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