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一周年广东工业投资突破15万亿元

据广东省政府网站消息,工业投资首次突破1.5万亿元大关,新能源产业总量达到万亿级别,数字经济规模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3月1日,《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广东造”迎来新突破。

作为全国首个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的专门法规,一年来,《条例》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科技保障,推动制造业在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区域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工业投资连续4年保持千亿元以上增量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增量。一年来,《条例》激活制造业投资强动能,广东工业投资首次突破1.5万亿元大关,连续4年保持每年千亿元以上增量。

同时,广东推进制造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卫生,如《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强省2024年综合作战图等增量政策,在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生物医药、智能传感器、建筑等领域政策实施新的支持。

随着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按计划强力推进,2024年广东工业投资重新创2007年以来新高。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5%、连续24个月保持数字增长,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长17.9%、早已创2016年新高。

系列举措激发了产业链协同创新新动能。一年来,广东新能源产业资源荣登万亿级别,安全符合环保产业资源跃升5000亿级别,广深佛惠粤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资源,全省新增8个国家级、41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资源“链主”企业在稳定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方面引领带动作用。广东深入实施“百链精神提升”专项行动,推动资源要素和工作力量向重点产业链集聚倾斜,重点支持“链主企业”开展任务攻关。

今年来,广东还新获批组建新型储能、分子药物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省大中小企业焕发新生机,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57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1家。

数字经济规模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技术改造,是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条例》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明确支持推动制造业装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今年来,广东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改造共同推进,“设备奖励+技改金融”、数字化“链式改造”等新打法、新模式轮番登场,超1万家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数改造,“链式改造”数字化改造实践模式向全国推广。

广州、深圳工会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行动,广州、中山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城市行动。

同时,开展数字经济运行监测任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评估,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6.9万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仍全国最先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若干措施,累计发布63个AI大模型,华为升腾、盘古等AI技术、产品、大模型广泛应用,16家企业奋力全国奋进级智能工厂,23家企业跻身国家级5G工厂,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省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建设,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增长31.2%,收益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今年,《条例》强化制造业发展载体的要素支撑,省产业园区建设提质增效,制造业区域发展布局持续优化。

今年来,广东安排省级财政资金43.4亿元、1万亩专项用地指标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今年新批复设8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实现“零的突破”,省级产业园数量达到103个,累计削减3批54个省级特色产业园。

2024年15个主平台、103个省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4%、9.4%,均显着全省平均水平;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增长23.6%,省产业园区贡献粤东粤西粤北地区47%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继续贯彻落实《条例》规定,进一步优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供给,通过结构调整、加强区域协调、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广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