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出海,走向世界

文:张婉莹

“不出海,就出局”,已然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共识。

今天的中国企业,他们具有全球视野,也具有全球竞争力。起航、冒险、利益、荣誉,是今天不少中国企业的日常,也是成千上万中国出海人的指南。

过去一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推进,其中,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从“出口贸易”到“出海贸易”,中国企业重构全球产业链。在主动寻找破壁机会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改写了商业版图。

不过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出海,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如何面对地缘政治中的冲突问题?如何解决人才储备?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怎样高质量出海,成为新的热议风向。

2024年4月13日,“中企出海,迎浪造潮”2024南风窗春季峰会在广州知识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知识城国际会展中心地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核“芯”,是赋能现代知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原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胡捷,TCL实业副总裁、全球营销中心总经理江彪,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雷鸣,华坚集团副总裁、埃塞俄比亚华坚轻工业园董事张芸琪等重磅嘉宾出席会议,并进行了精彩的观点输出。

01 地缘政治如何影响中企出海?

会上,南风窗主编赵义作为峰会主办方发表致辞。他提出,活动主题“中企出海,迎浪造潮”中的“潮”,指的就是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浪潮。这是一个在中国企业主导下的全球化传奇。

谱写传奇的,当然不只是某个单品的走红,或者某笔对外投资的落地,而是中国整个产业链、价值链的系统性崛起。

主办方致辞后,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健,依次发表了主题演讲。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

秦朔围绕《出海新思考:从中国经济到中国人经济》分享了他的心得与体会。他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是在自身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后的自然外溢,也是布局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战略。

伴随着中国企业新一轮的产业能力出海,中国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续写属于奋斗者的新篇章,也将迎来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的新时代。

秦朔称,从中国经济到中国人经济,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实现机遇的要求也在提高。

全球再工业化、现代化的兴起,使得中国模式和中国能力有可能在全球开花。而制约中国能力全球化的障碍在于:别人让不让你去?培育新兴市场的成本如何?如何越过发达市场门槛?

秦朔认为,只有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本地发展。

国际地缘政治,如何影响中企出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从当前的地缘政治走向中,发现未来经济成长空间。

王健认为,地缘政治有四个走向:大国竞争重归国际政治中心,地缘冲突加剧,阵营化趋势显现;推动全球地缘经济沿着地缘政治裂痕逐渐碎片化,新技术主导的新产业生态可能出现分叉趋势;应对气候变化的产业转型将形成新的能源贸易格局,“碳干涉”和关键矿产资源成为“绿色能源竞赛”新焦点;全球南方不断崛起,在世界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中的权重不断增加,成为重要的政治中间地带和经济增长空间。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

王健表示,企业做出海外经营决策,有三个战略利润动机:获取自然资源或人力资源,渗透市场,提高经营效率。

与此同时,企业出海也面临强制约束条件。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国际环境中投资或者经营的不确定性。法律、税收、政府限制、劳工要求、当地消费文化和伦理、语言,还有地缘政治及由此引起的一些安全风险,尤其值得关注。

02 中企出海,机遇大于挑战

在南风窗春季峰会上,TCL实业副总裁、全球营销中心总经理江彪,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雷鸣,华坚集团副总裁、埃塞俄比亚华坚轻工业园董事张芸琪分别进行了优秀案例分享。

首先,TCL实业副总裁、全球营销中心总经理江彪分享了TCL全球化实践的丰富经验。

TCL实业副总裁、全球营销中心总经理江彪

江彪回顾了TCL全球化25年的发展历程,并总结TCL全球化策略的三点思路——抓住产业升级机会,依靠一流产品打造全球性品牌;采用渐进式的产品竞争策略,逐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差异化走向高端;为产品赋予更多价值内涵,建立全球性品牌。

通过TCL的一些全球化案例,江彪还分享了诸多反思与经验:以并购方式绕过欧美贸易壁垒,但因预判及资源准备不足遇挫,“呛了一口水”,倒逼TCL学会了“游泳”;抓住市场替代机会快速发展,逐步打造成全球性知名品牌;依赖合作伙伴本地资源和营销网络,实现TCL品牌产品快速增长;主抓渠道管理和终端零售能力,匹配精准的营销策略,逐步成为市场领导品牌。

江彪表示,经过多年的全球化发展,TCL对于全球化也有了新的理解。

“全球化就是本土化,产品、制造和供应链、营销、人力资源等坚持本地化布局来实现全球领先;全球化就应该有中高端化能力,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升级突破中高端;全球化就应该是全球文化、本地文化多元融合、文化共鸣。”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雷鸣以《智造出海: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为题,分享了明珞装备出海的一些经验。

明珞装备成立于2008年,主要帮汽车、新能源及一般工业企业做智能制造产线解决方案。客户主要是奔驰、宝马、福特、奥迪等全球头部的整车企业。近几年,明珞装备一直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截至目前,明珞国际业务占比超过70%,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南非等全球15个国家。

雷鸣表示,明珞装备的出海之路取得了三大突破:成立美国、德国、日本、南非、波兰等地的子公司、办事处;顺利进入奔驰体系,承接3亿元南非项目;首套柔性总拼系统销售到海外。

但在出海过程中,明珞装备也曾遇到三大困难:海外车企技术标准、海外劳工人才短缺以及遭遇“黑天鹅事件”受到的冲击。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雷鸣

最终,明珞装备通过深度学、共建新标准、自主人才培养等方式攻坚克难。

雷鸣希冀:“中国制造再出海已吹响号角,我们扬帆共济,一起拥抱全球市场。”

非洲,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出海非洲,中国企业会遇到哪些机遇与挑战?

华坚集团副总裁、埃塞俄比亚华坚轻工业园董事张芸琪分享了在东非“新丝路”出海过程中的发展与探索。张芸琪介绍,以东莞为起点,华坚集团走到江西,又出海到埃塞俄比亚,积累了许多经验。

华坚集团副总裁、埃塞俄比亚华坚轻工业园董事张芸琪

她表示,之所以选择到埃塞俄比亚投资,是因为当地终年气候凉爽宜人、政局稳定、治安良好,当地华人普遍受到尊重,此外在制造业成本、关税、贸易等方面也均有优势。

回顾自身的投资经历,张芸琪总结道,第一条经验是要知悉埃塞俄比亚趋势,内外销的极端矛盾以及外销的客观条件;第二条经验是积极入驻工业园,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寻求本地化融合。

她提醒,中国企业出海后,在当地也要注意守法经营、诚实纳税,尊重当地民俗及宗教俗,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要注意礼节,平等对待当地人民。

03 解码出海,中企走向世界

围绕着“中企出海”,一场大咖云集的高端对谈为解码出海提供了不同角度的专业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原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胡捷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去东南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出海选项。

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有如下几个优势:第一是发展落差比较合适,适合我们的产业过去;第二个优势是人口较多;第三,华人在东南亚地区有根基,在一定程度上有亲切感;第四,地理距离较近。

被问及企业在现实中要如何开启出海,EqualOcean创始合伙人黄渊普表示,出海第一步就是真正走出去,“不只是站在国内聊,要真正出去看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最好是要结合起来”。

谈及中国企业出海遇到的人才挑战,领英中国出海招聘解决方案负责人王巍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她认为,人才与商业息息相关。人才挑战和中企在海外目的地的商业化遇到的问题具有共性,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是文化冲突,它的反面并非是文化统一,而是文化融合;第二是合规问题,在出海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合同的签署、福利的管控,方方面面都涉及合规上的挑战;第三是跨文化管理。

王巍表示,出海企业在不断深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最终必然会走到真正的沟通协作,从只招中国人发展到全球化、多元化用工。

知识城产投集团总经理王国华表示,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2016年7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开展知识产权利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在海外合作、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正建设成为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走向海外的知识产权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之城。

会上,嘉宾与现场观众也进行了精彩互动。

其中一位来自新加坡生物医药企业的观众提问,企业应当如何国际化地管理专业高新技术人才。

领英中国出海招聘解决方案负责人王巍回答称,企业尤其是当下的国际化企业,一定要做好人才的再培养,对人才库拥有深度认知。同时,尽量让人才的工作周期变长,留住人才,给国际化人才构建清晰的个人职业发展路径。

最后,EqualOcean创始合伙人黄渊普回应了观众对于业务出海成本的疑惑。同时,他认为中国不应该满足于在国内做出海业务,而应该“去世界开工厂”。

“要敢于走出去,我们年轻一代人才的舞台,是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