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省发改委消息,一是科技创新引领高端转型。坚持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能源产业链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十四五”以来,先后建成13座智能化煤矿,杨柳矿获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世界首台大倾角下坡掘进盾构机投入使用,岩巷掘进效率提高3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单位发电煤耗最低的平山电厂二期国家示范工程转入商运。国内最大燃煤机组直接破碎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投入运行,自主研发的尘硫硝一体化工业烟气治理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全球最大的年产60万吨煤制乙醇项目投产,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值占比跃升到40%。
二是多元协同夯实供给体系。加强优质煤炭资源储备,“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生产原煤超亿吨、煤炭中长期协议履约率年均达100%。推动新一代煤电升级,有序推进16个“三改联动”项目顺利实施,全省重要支撑性电源项目—淮北聚能发电2×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工程2025年底实现“双机双投”。加速布局天然气管道,徐州—淮北天然气管线项目及第二门站建成投运,日供应能力从36万方提升至100万方。“十四五”以来,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市发电总装机比重提高至2024年的23.8%。全力提升南北电网互济能力,“十四五”以来新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座、新增变电容量101万千瓦,建成500千伏濉溪变电站。
三是绿色转型重塑生态价值。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推动“黑色资源”向“绿色动能”加速转变。建成高岭土新材料产业园,煤矸石、粉煤灰年综合利用量超千万吨,制氢工艺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九种制氢方式中成本最低。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率达53%。获批全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试点。2021年和2024年两次在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四是数字变革激活治理效能。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与数字化深度融合,促进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与高效管理。打造煤炭安全智能化平台,自主开发建设智能化综合管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异常报警即时精准推送和快速响应。积极推广煤矿三维智能建模与可视化系统,故障预判准确率达98.6%。获批全国车网互动试点,在全省率先完成“电网一张图”接入,促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的跨界融合,实现车网互动规模化、商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