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实现“三个新突破”

据安徽省政府网站消息,4月23日,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合肥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滁州市、六安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阜阳市、淮南市、蒙城县、金寨县、明光市等18个市、县(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与上届相比,我省双拥创建工作实现“三个新突破”,即:我省全国双拥模范城总数实现新突破、双拥模范县打破“零记录”实现新突破、16个市全覆盖实现新突破。

本轮创建活动启动以来,全省军地各级坚持以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部署要求,勠力同心,双向奔赴,推动新时代全省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皖美尊崇”工作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安徽是兵员大省、优抚大省、安置大省,各级党委、政府把支持部队建设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着眼平时,建立党政领导联系部队、军地互办实事、成员单位专题会商、军地联席会议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修订《安徽省拥军优属条例》,出台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军人家庭独居老人拥军养老服务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引领全省拥军优属活动深入发展。着眼战时,出台《关于加强拥军支前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探索跨区域军供保障,承担了全国军供站建设标准化试点任务,打造安徽军供“小推车”品牌。锚定“三前”,出台《深化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的若干措施》,建立边海防官兵常态化联系机制,开展边海防官兵父母短期疗养,为任务一线部队官兵及其家庭提供倾斜优待政策。合肥、六安、滁州、亳州与驻西藏、内蒙古、云南等边防连队开展“城连共建”,引领拥军工作不断向前线、前沿、前哨延伸。聚焦“三后”,强化转业安置政策刚性约束,转业军官安置到公务员岗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比例分别达到99.8%、83%,居全国前列。1.5万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基层“两委”班子,“兵支书”占比近30%,近2000人走上“兵教师”岗位。公务员和事业身份随军家属“无障碍”安置,每年事业单位定向招聘未就业随军家属,探索推进国有企业岗位随军家属定向招聘政策,随军家属享受高质量充分就业。

驻皖部队和广大官兵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在做好练兵备战的同时,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结对村修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开展消费帮扶,定向采购乡村振兴农产品。捐资开展兴教助学活动,结对帮扶困难学生。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主动承担抗洪抢险、森林灭火、除冰扫雪、疫情防控、应急处突等任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优良传统,全省2800多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与驻地部队结对共建,挂牌各类拥军企业商户6000余家,形成千行百业齐拥军的热潮。持续推进优待证赋能增效,16个市凭优待证刷卡免费乘坐市内公交,200个A级以上景区享受门票减免。在全国率先推广设立“军人驿站”570多家,实现104个县(市、区)全覆盖,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军队、尊崇军人、优待军属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