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省政府网站消息,近日,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批上市。这是我省第二个落地生产的疫苗品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流感病毒株,抗体保护率达90%以上,为防控流感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生命健康产业是我省十大新兴产业之一。2024年,全省医药工业规上营收突破千亿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颁布实施意见,明确做强化学药、做精医疗器械、做优中药、抢抓生物药发展机遇以及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产业。省委、省政府组建产业专班,省卫生健康委作为专班办公室单位,发改、科技、工信、药监等12家部门共同发力,奋力在全国生命健康产业赛道中“往前赶”,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高地。
创新驱动
铸就医药产业新优势
合肥离子医学中心通过自主研发CAPRO-X1超导质子治疗系统等国际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填补了我国在超导质子治疗设备领域的空白,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质子治疗系统国产化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该中心主导制定了20余项国家及地方标准、授权近300项专利,承担十余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了安徽省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依托国产化设备降低质子治疗成本,助力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质子治疗基地。
近年来,安徽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挂牌运行,拥有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等87家生命健康领域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一批全国领先的创新成果。此外,安徽还通过整合省内60家医疗机构,组建全省药物器械临床试验协作组,优化了创新药物和技术的临床研究环境。
2024年底,合肥华润神鹿药业研发的中药新药芍药甘草颗粒成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是我省首个获批上市的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标志着我省在中药新药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全省中药规上企业317家,2024年规上中药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64.8亿元;落户我省的全国知名及百强企业达73家,24个中药大品种产值过亿元。
随着人们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是一片蓝海。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推进产学研医融合,正不断加速安徽生命健康产业创新产品孵化,提升产业的“深度”和“新度”。
集群发展
构建全链条生态格局
我省是中药材种植大省,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65万亩,有99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
在全省重点普查的270种药材中,位于大别山西麓的金寨县就有220种,赢得“西山药库”的美誉。在金寨,灵芝正成为带动山区农民摆脱困境、走向富裕的支柱产业。金寨县中药(西山药库)产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泰金介绍,该县有灵芝经营主体155家,17000多人从事灵芝生产、经营,年均栽培灵芝3000多亩,灵芝年交易量4200吨,其中灵芝孢子粉交易量约占全国的60%。
被誉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市,不仅有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还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培育基地,连续举办40届的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已成为全球中医药领域金牌展会。
据悉,我省已形成覆盖药材种植养殖、医药研发制造、医药商贸、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等在内的完整生命健康产业体系,拥有健康产业的全部13个大类、58个中类,以及92个小类中的86个,已构建“一核两极一区多点”的产业布局和集群。这种多层次、多领域的产业布局,为生命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政策领航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我省正对接沪苏浙等先发地区优质资源,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推出产业政策“组合拳”,全力做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效应。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我省将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如高端医疗装备、细胞药品、AI辅助药物研发等。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如大健康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安徽临床研究医院),推动生命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深度融合。加快生物医药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共建大分子药物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合肥中心。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生命健康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等新业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
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我省组建62亿元生命健康产业主题母基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场景打造,新建高端医疗器械合肥服务站,成立首个生命健康产业平台公司,建成首个校地联合的蚌埠医科大学大健康产业园。
加大人才引育留用。鼓励高校增设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推动医药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医工交叉”特色人才培养。
政策护航,凝聚合力,多元深耕,我省将聚力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高地,以新质生产力托举区域经济发展,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