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大悦城泡泡玛特Twinkle Twinkle“来自星星的礼物”主题展全国首展
作为全国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试点之一,北京近年来将“首发经济”视为提振消费、提升城市商业魅力的重要战略。从《北京市关于鼓励发展首店经济的若干措施》“首店3.0”政策持续升级,到支持全球首发节、高能级首秀首展,再到明确“到2025年累计引进首店3000家”的目标,北京系统性地为“首”字标签的商业创新提供了政策土壤和资金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大悦城自2007年落子北京以来,其“首发”实践始终与城市战略同频共振,历经十八载深耕,已成为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商业案例。
西单大悦城作为大悦城品牌的开山之作,早在2007年开业之初即引进了33%首进北京或首进西单的品牌、当时全世界跨度最长的飞天扶梯、全国最大的电影院(首都电影院)、西单商圈规模最大的餐饮区和北京最大的化妆品超市(SEPHORA),结合持续创新的IP营销,迅速锁定年轻消费群体,奠定大悦城“首发”实践的根基。
2010年,朝阳大悦城落子北京朝青板块,进一步将“首发”策略推向纵深。以前瞻的空间运营和高频的IP首展为核心,每年打造近200场文化首发及体验活动,它不仅成为青年文化的聚集地,更持续引领青年生活方式变革。
西单大悦城与朝阳大悦城,一个始于开创、一个持续进化,共同诠释了大悦城以“首发”为引擎,穿越周期、持续增长的关键——既有开创性的“首”之魄力,也有持续性的“发”之韧力。
18年间,从首店、首展到首发、首秀,从空间创新、品牌焕新到体验迭代,“首发”已深植于大悦城的品牌基因。仅以去年为例,西单大悦城引入新店近70家,其中首店及旗舰店共计45家,调整率达22%;朝阳大悦城全年引进160多个新店,首店旗舰店50多家,平均每周就有3家新品牌亮相。
2025年上半年,西单大悦城销售额近20亿元,客流量近1000万人次;朝阳大悦城凭借洛天依主题快闪店、航海王草帽商店、奥特曼主题展等首发首展,快闪销售突破1亿元,7月客流突破250万人次,再创峰值。
西单大悦城“Chiikawa×名创优品 酷暑夏日主题快闪”北京首展
这些数据不仅印证了大悦城在首发经济领域的敏锐洞察与卓越执行力,更是其与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因此,本文选取两座大悦城作为样本,深入分析大悦城如何借助首发经济重塑商业吸引力,与城市战略同频共振。
正如《周易·系辞下》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首发”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行为,成为商业世界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核心策略——而大悦城在北京的“双城”实践,正是这条通路中一段清晰而有力的足迹。
精细运营锻造核心竞争力
首发经济的本质,是“信任经济”。消费者为何愿意为首发买单?因为首发背后,是对品质的承诺、对趋势的预判、对体验的重构。
而在运营端,首发经济的成功,离不开对核心客群的深刻洞察与精细化的运营体系。在这一点上,大悦城至少做了三点尝试。
其一,以精准画像驱动品牌升级。
深耕18载青年文化的大悦城,持续关注着青年文化的演变,对客群的深入洞察和变化几乎形成了一种本能反应。在2025年一系列的品牌调整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多年来,朝阳大悦城客群中不乏高职高知女性、精英白领、明星博主以及潮流青年,他们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重视生活品质和审美表达,愿意为优质品牌买单。意识到这一点后,朝阳大悦城在品牌更新迭代时,开始对商家品牌精准施策。比如,去年引入了COS最新形象店、POLO Ralph Lauren精品店、Aesop伊索、American Vintage、TrueReligion华北首店、URBAN REVIVO标杆店、nice rice等品牌。
朝阳大悦城引入American Vintage
潮流运动、品质餐饮区域也在同步进化,引入了PeakPerformance北京首店、安德玛户外北京首店、Wilson最新形象店、ANTA PALACE(殿堂店)及 ANTA GUANJUN(冠军店)等十余家潮流户外品牌,以及奉天小馆、暖山、山缓缓、裕莲茶楼等多家品质餐饮。
朝阳大悦城烤匠门前人流如织
其二,空间价值的重新挖掘。
大悦城的首发战略,实现了对特定客群情绪的拿捏,文化的共鸣,社交的强化,而这些都是在有趣的空间营造中得以最优呈现。为了留出足够的空间,大悦城通过独特的场景营造和空间策略,对空间持续焕新升级。
西单大悦城去年就对7F进行了焕新改造。通过对部分组团铺位进行切分重构,近1000平方米的品质餐饮空间在去年重新亮相。新引入的寿司郎北京首店一开业就爆火——单日客流数千人次,首周销售破百万元,直接拿下全国销冠,至今仍是“排队王”。不只是寿司郎,客语华北首店、南拳十三姨、山野板扎等新面孔也在重新设计的空间里找到了最佳状态,销售坪效同比增幅超170%。
西单大悦城引入寿司郎北京首店
朝阳大悦城去年也对多空间区域进行了针对性提升,包括B1新区超16000平方米改造、9F度刻街区改造、10F美术馆区改造等,为品质首店和特色首展提供更多承载区域。
这些对空间价值的重新挖掘,就是大悦城商业的智慧所在,既有了前瞻性的布局,也有见缝插针的灵活调整能力。从B1到10F,大悦城产品供给越来越立体丰富,如同一个不断成长的“商业生命体”,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
其三,全链路赋能首店成长。
首发关键在于“首”,但若要把首发的“尝鲜”变成“长线”,带来更可持续的发展“长尾”,就要在运营上做好功夫,发挥好首发聚客引流的“链式效应”。
大悦城提前做好了应对与准备。
比如,朝阳大悦城为入驻商场的首店和重磅店,从签约期就开始对其进行支持,贯穿品牌开业期、运营期全链条,提供租金优惠与宣发支持,随时为品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西单大悦城则通过快闪试水、营销资源倾斜、私域会员导流等方式,为首店提供灵活的资源支持,适配不同品牌的细分需求。比如2025年5月,亮相西单大悦城B1的网红国潮代表品牌BJHG北京首店在正式开业前,西单大悦城以POP-UP快闪试水方式进行客群匹配度测试,开业后策划“1日店长”等活动有效引流冲高销售。
从品牌精准调整到空间价值的重新挖掘,再到首店全链路扶持,大悦城的运营实践有力地印证了:在存量商业时代,持续、扎实且富有创新力的精细化运营,是破解消费难题、实现商业资产长效增值的核心密码。
而这种以运营驱动价值再生的能力,正是大悦城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
生态布局穿越商业周期
创新的基因,似乎始终刻在大悦城的毛细血管里,或许也正是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铸造了大悦城10多年的辉煌、独特的商业魅力和穿越周期的韧性。
研策数据显示,相比2023年,2024年到访朝阳大悦城的18-35岁年轻客群占比由49%跃升为80%,地铁接驳客流同步提升40%,远端客群渗透率提升20%。这样的结构反映出大悦城通过首发策略与精准调改,成功实现客群结构年轻化升级与强大吸引力。
从IP策展破圈实验到首店矩阵精准落子,从场景空间的焕新革命到品牌运营的公共提案,大悦城始终践行着最初的承诺:以同行者的姿态拥抱每一代年轻人,聆听他们的声音,回应他们的需求,与他们一同成长。
朝阳大悦城WAKUKU限时快闪北京首发
朝阳大悦城“王者十年荣耀加冕十周年快闪”全国首展
于大悦城而言,首发经济是全新模式与链式发展,它不只是商业方面的助力,还给大悦城盘活了一盘生态棋。
从其战略布局来看,首发经济是大悦城建立差异化标签的第一步,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就需要强化运营,用数字化、智能化、资本化提升运营效率。最重要的是,大悦城在长期生态上做好谋划,通过住宅、商业、产业、服务链条协同,形成了开发、运营、资本闭环,这是真正考验企业韧性的关键所在。
“首发经济打头阵、资产运营筑底盘、生态协同提韧性”,大悦城始终践行着商业运营的“长期主义”。这不仅体现在借势“首发经济”激活当下消费引擎,更在于以战略定力持续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持续进化的能力,是大悦城领先行业、保持年轻的奥秘。它用18年的时间证明了:真正的潮流引领者,永远年轻,永远锚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