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有人成为“欧洲病夫”,而在二战结束后的78年里,这个人往往是英国。
然而欧洲经济本身跳动的心脏德国,偶尔也会受到冷遇。上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德国正努力应对统一带来的挑战。
失业率飙升,经济从未远离彻底的衰退。
然而随着一系列大胆的劳动力市场改革与欧元的推出,这一切都改变了。
在经济大衰退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对其他所有人来说都是饥荒的年代里,德国经济重新繁荣起来,受到高度竞争的制造业的提振,制造业似乎是为货币联盟的机遇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量身定做的。
不幸的是,蠕虫已经再次转向,现在莱茵河的工业中心地带再次成为“病夫”的称号。
现在的情况显然与上一次德国陷入这样的困境时完全不同,无论如何,低估德国在需要时的适应能力永远不会有好处。
慕尼黑经济研究机构Ifo研究所(Ifo Institute)主席Clemens Fuest认为“病夫”的说法有些夸张,但他也认为,德国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极其严峻,选民对必要的变革几乎没有兴趣。
德国央行(Deutsche Bundesbank)在上周发布的月度经济报告中坚称,企业相对较好地应对了先是疫情、然后是能源冲击的经济逆风。
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制造业即将消亡。但该报告称:“广泛需要采取行动来适应重大变化,尽管政治家们正在做一些正确的事情,但进展缓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委员会、德国央行只要你能说出预测者的名字,他们都预测,在20国集团中,德国经济今年几乎是唯一一个出现收缩的国家,而明年只会停滞不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未来5年,除了意大利之外,德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比七国集团(G7)中任何其他经济体都要慢,其中包括英国。英国仍在从Liz Truss鲁莽的“冲刺式增长”中恢复过来,而且注定要应对英国退欧的额外障碍。
诚然,差异并没有那么大;在人口结构变化和不断膨胀的债务的拖累下,所有发达经济体都在努力实现有意义的增长。
但随着世界经济从化石燃料转型,并分裂成相互竞争、敌意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贸易集团,德国面临的结构性挑战要大得多。
德国的经济优势已经转变为其最大的弱点。
这些优势主要基于该国的制造业实力,特别是其在汽车、化工和机床行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制造业占德国经济的近五分之一,与日本一样,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这一比例通常为10%或更低,这使德国成为例外。
英国还有其他优势,尤其是非常低的失业率,以及令英国财政部羡慕的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尽管如此,衰退的感觉,以及经济不再正常运转的感觉,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曾经以纪律严明和一丝不苟而闻名的国家,已经让位于一个日益自我怀疑、基础设施老化、官僚作风严重、新兴产业投资不足(甚至火车也不再准点)的国家。
“破碎的英国”在“破碎的德国”中找到了镜像,但后者更糟,因为柏林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困境的严重性。
警告信号已经存在多年,工业生产在2018年达到峰值,此后或多或少下降。
从那以后,我们显然受到了疫情和乌克兰冲突的经济冲击,但很明显,德国的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以前的辉煌,这与欧洲其他许多国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