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复苏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大陆,面积广阔,被撒哈拉沙漠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毗邻地中海,西起大西洋,东至红海海岸和苏伊士运河。这个地区被称为马格里布,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突尼斯和埃及的伟大伊斯兰帝国在历史上留下了遗产,这些帝国至今仍在展示着它们的辉煌。

另一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它由46个独立的国家组成,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部落传统、语言、经济条件、地理特征和社会结构。这些国家拥有巨大的财富,包括各种珍贵的矿产、石油、天然气和肥沃的农业土地,能够为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生产足够的食物。

不幸的是,这种财富一直是非洲的“诅咒”。由于当地居民缺乏知识,欧洲殖民列强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进行了瓜分。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90%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被这些大国殖民,导致了非洲资源的无情剥削,巨大的人类痛苦,贫困和数百万人的生命损失,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为了应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独立运动,非洲联盟于2002年成立,旨在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确保55个成员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在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设立了经济政策与研究司,以支持成员国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

认识到非盟在实现其目标方面面临的挑战,由于成员国众多,各种区域经济共同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非盟承认的经济共同体包括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还有其他几个次区域经济共同体。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合作中心成员国目前正在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实施统一的关税、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跨境自由流动,努力实现经济一体化。随着这些领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非盟于2019年启动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总部设在加纳阿克拉。自2021年起,非洲自由贸易区开始运作。尽管成员国面临着采用单一货币的挑战,但随着这一进程在未来十年的继续,这个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纵观历史,印度裔的人,统称为印度人,已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生活了几个世纪。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遭遇吃人的非洲部落,这些人从未停止过他们的商业活动,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初是来自印度沿海的小商人,后来建立了大型农业工业单位,包括糖和茶叶种植园、纺织品制造、大规模农业、乳制品生产、花卉种植以及钢筋、屋面板、胶合板和基本药品的制造,一些年长的移民甚至涉足教育、私人银行、保险和电子服务等领域。

然而,这些大公司的所有者通常不会将利润再投资于他们经营的国家。他们更喜欢把钱留在英国和美国,因为他们的许多家庭成员都住在那里。虽然印度商人和实业家为本国政府贡献了可观的税收收入,但他们的活动并没有显著影响他们经营所在国的财富公平分配。有一些印度公司的例子,他们在工厂周围开发了城镇,包括住房、医院、学校、大学和适当的基础设施,以造福员工和当地居民。

除了大公司,还有许多小规模的印度商人和贸易商分散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即使在莱索托王国、斯威士兰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南基伍省等偏远地区,也可以找到印度社区,这些地方的暴力内战已经持续了20多年,这些印度商人在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深处过着相对富裕的生活,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印度政府认识到印度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印度侨民之间的长期关系,定期修订其非洲政策。然而,这一关系的全部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印度侨民仍然认为印度是他们的祖国,但印度并没有通过一项有组织和有标准的政策与这些广泛的侨民接触,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办法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进行有意义的经济合作。

虽然印度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一直很大,并继续增长,但贸易动态存在不平衡,印度从非洲进口原油、金条、钻石和其他贵重金属,这缩小了总体贸易差额。另一方面,印度向许多非洲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但从这些国家的进口微不足,非洲当地商界和政府当局对这一贸易政策表示厌恶,因为中国产品便宜得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印度在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数额巨大,但其中超过90%的资金通过毛里求斯流入,毛里求斯是一个避税天堂,这些资金可以从那里转移到其他国家。其余的外国直接投资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采矿、制药和纺织等部门。印度纺织巨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投资,主要是为了将成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国家,利用《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等倡议,以及对欧盟的优惠税收和免配额出口。

印度政府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发展项目提供了大量财政支持,然而,印度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之间的合作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非洲国家渴望通过创造财富实现包容性社会经济发展、减贫、创造就业和可持续经济增长,增强中小企业的权能对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

由于印度商人遍布撒哈拉以南非洲,而且英语普遍使用,在一些国家,法语和葡萄牙语也普遍使用,所以印度居民能流利地使用这些语言。此外,许多本地中小企业已经采用并成功利用了印度的中间技术。

为了解决非洲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印度政府与非洲联盟协商,实施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项目,如印度-非洲职业培训中心和卢旺达的印度与非洲创业发展中心。这些项目的重点是培育创新企业和中小工业培训,为增加国家财富和创造就业机会作出贡献。虽然这些项目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运作,但由于实际的挑战,它们的目标尚未充分实现。

在各国有关部长、中小企业所有者和企业家出席的利益攸关方会议上,很明显,非洲4400多万家中小企业几乎都面临着类似的生存挑战。即使他们设法生存一年左右,由于缺乏资金,适当的技术,最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他们也缺乏扩大生产的能力。制造和销售被视为单独的商业活动,许多中小企业作为小型家庭所有单位非正式经营,不参加任何贸易或商业协会。对这些企业来说,在政府部门注册仍然是一个遥远的目标。

此外,非洲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银行账户,即使有银行账户,也几乎不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因为银行的利率高达12-14%,小额信贷机构收取的利率甚至更高,通常超过20%。因此,这些中小企业主要在当地销售产品,但由于廉价的中国产品涌入市场,他们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因此,当种子资金枯竭时,这些企业不可避免地会走向灭亡。

印度必须通过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中小企业可行和可持续来积极参与这一空间。鉴于非洲国家近90%的劳动力受雇于中小企业部门,关键是要从促进政府和私营部门的经济政策专家分析师与非盟经济政策和研究司的同行之间的详细和持续互动开始。撒哈拉以南非洲有46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经济结构、规模和原材料供应,印度专家有必要与相关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合作,确定区域内合适的中小企业,并为单个国家或邻近国家集团制定蓝图。

在此之后,需要采取两个独立的行动。首先,印度专家的报告应在印度各地的贸易和商业组织中传阅,以确定愿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投资中小企业的印度公司。这些投资不一定是大量的,因为即使是少量的投资也可以启动试点项目。其次,需要在已经熟悉当地社会经济结构、需求和供应链以及负担得起的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投入来源的印度商人的协助下,确定当地合作伙伴,无论是现有商人还是新的企业家。

在VTC和AFDC的宝贵支持下,这种共生的方法可以通过在不同地区实施试点项目来证明印度政策的有效性,这些企业的成功无疑将吸引更多的印度和当地商人参与这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