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崛起不会让所有商品都平等浮动

在结束严格的零新冠疫情政策后,中国经济的重新开放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提醒人们,情绪和实物交易的现实往往是不同步的。

在北京去年底出人意料地放弃零新冠疫情政策后,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此后又有所回落。

尽管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还有其他因素,但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出现反弹的预期所创造的积极市场情绪,超过了大宗商品的实际需求。

中国主要大宗商品的进口仍保持在相对强劲的水平,但尚未出现大幅增长。

然而,全球最大的自然资源买家中国似乎没有立即对需求做出回应,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些泡沫,或许投资者也更加谨慎,他们正在观望中国重新开放是否会带来需求上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大宗商品价格失去一些动力之际,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似乎正在加快。

一个关键指标是中国新增银行贷款激增。1月份新增银行贷款达到创纪录的4.9万亿元(合7,201亿美元),较12月份的1.4万亿元增长了两倍多。

虽然新贷款通常在新年伊始会增加,但1月份的增长表明,未来几个月基础设施和建筑支出可能会增加。

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注入经济的资金多快会转化为对原材料的更高需求。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是否仍在全速前进,尤其是考虑到一些消费者需求指标依然疲软,1月份新车销量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35%。

然而,有充分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开始好转,尽管这一过程有些不平衡,可能需要北京当局采取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措施。

到目前为止,对实际商品流动的反应有些不均衡,与经济复苏过程类似。

铁矿石的反应

铁矿石通常是反应最快的大宗商品之一,因为钢厂预计未来几个月需求将走强,因此会提高产量,从而购买更多的原材料。

有一些迹象表明,铁矿石进口开始回升,大宗商品分析师Kpler追踪到2月份的进口量为9958万吨,低于1月份的1.0792亿吨,但值得注意的是,上个月是自2021年10月以来的最强进口量。

将这些数据加在一起,2023年前两个月的铁矿石进口量可能约为2.0753亿吨,即每天约352万吨,远高于2022年每天303万吨的平均进口量。

在铁矿石进口加速之际,大宗商品价格报告机构Argus评估的基准62%品位铁矿石现货价格开始回落,周一收于每吨121.80美元,较2月10日下跌2.8%,较1月30日创下的2023年峰值129.50美元下跌约6%。

另一种价格有所回落的大宗商品是铜,伦敦交易所的铜期货合约周一收于每吨8960美元。

虽然这一价格高于2月10日收盘时的每吨8,857.50美元,但比1月23日的2023年峰值9,356美元低了4.2%。

中国2022年的铜进口量实际上有所上升,而铁矿石、煤炭和原油进口量则有所下降,因为贸易商利用国内价格上涨的机会从海外进口金属。

此外,2022年未锻铜进口量增长6.2%,至587万吨,这表明仓库中可能有大量的工业金属,可以满足最初建筑和制造业的任何需求上升。

从表面上看,原油是受中国需求增长影响最大的大宗商品,因为随着人们重新开始旅行,以及以柴油为主的交通和建筑增加,国内燃料消耗将上升。

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全球原油价格的走势,因为中国炼油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原油库存,如果它们认为价格上涨过高过快,它们将有能力动用这些库存并限制进口。

总体而言,毫无疑问,中国的重新开放将对该国的大宗商品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在于计算出实际的实物需求何时到来,以及会以何种形式出现。

人们常说水涨船高,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船的浮力会比其他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