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正转向绿色能源以应对气候变化

越南一直在大力推进到2050年的能源转型。化石能源将逐步转向绿色清洁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政府的努力

根据世界银行(WB)7月初发布的越南国家气候与发展报告(CCDR)显示,越南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多变的气候扰乱了经济活动,削弱了越南的经济增长。

据统计,2020年越南损失了100亿美元,相当于气候变化影响下GDP的3.2%。如果没有适当的减缓和适应措施,预计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使越南每年损失约12-14.5%的GDP,到2030年可能导致约1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的处境。

世界资源研究所关于洪水对GDP的影响分析显示,就洪水对经济的严重破坏而言,越南在接受调查的164个国家中排名第4位。因此,积极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一直是越南政府和党所倡导的。

2022年7月26日,副总理Le Van Thanh签署了第896/QD-TTg号决定,批准了“到2050年的国家气候变化战略”。该战略的总体目标是积极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净零。

2022年7月25日,副总理Le Van Thanh还签署了第888/QD-TTg号决定,批准了关于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6届缔约方会议(COP26)成果的任务和解决方案的计划。

将能源转向绿色增长

在8月17日的“COP26对能源向绿色增长转型的影响”会议上,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Dang Hoang An表示,未来几年越南的能源和电力需求将随着经济增长率的加快而增长。

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刚刚将越南的长期国家信心评级上调至BB +,将其前景列为“稳定”,并预测越南2022年的GDP增长率将为6.9%。

因此,据副部长Dang Hoang An介绍:“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到204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的目标,越南一直在建设一个强大的能源转型计划,直到2050年。传统的化石能源将逐步转向绿色、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近3年来,越南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超过16.5吉瓦的太阳能发电容量接入全国电网,陆上和近岸风电容量接近4吉瓦。如果包括20.6吉瓦的水电,越南可再生能源发电目前占全国装机容量的52.2%。

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Hoang Tien Dung先生表示,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和经济发展的目标,适应气候变化,政府一直本着促进内部资源的精神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 同时加强与发展伙伴的合作与支持。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截至2021年底,风能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已达20,670兆瓦,约占整个系统总装机容量的27%。该电源的发电量为315亿千瓦时,占整个系统总发电量的12.27%。

为了具体化国家绿色增长战略,7月22日,越南总理批准了2021-2030年国家绿色增长行动计划。

在同一次会议上,规划和投资部副部长Nguyen Thi Bich Ngoc强调了绿色和可持续能源转型的路线图,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并根据国家总体规划和每个部门或领域的计划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为了以可持续的方式转移能源,规划和投资部副部长呼吁发达国家通过财政和技术援助提供支持。此外,还需要开展检查和监督工作,以开发替代路线,关闭污染生产设施和碳排放基础设施。

据了解,越南工贸部已与各部委协调,研究制定计划,并向总理提交了2021-2030年国家电力发展计划。

该计划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开发国内能源资源用于电力生产,如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尽量减少燃煤电厂;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最低水平;2030年后不再开发更多新的燃煤电厂;考虑在煤炭利用规划中将部分能源转向使用液化天然气(LNG)。

当煤炭和天然气火力发电厂的技术得到验证和商业化后,将逐步转向使用生物质,氨或氢气。同时,要推进风能、太阳能能源发展,优先发展直接为工业生产设施和居民区供电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优先发展各类抽水蓄能水电和灌溉水库水电、生物质能发电、固体废物电等可再生能源。

Nguyen Thi Bich Ngoc副部长认为,应该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利用能源,更好地加强地方在这方面的能力。越南可持续的绿色能源转型需要得到世界各地国际组织、发达合作伙伴和企业的充分陪伴与支持。

实现越南在COP26上承诺的8项任务和解决方案:

1、健全同步机制、政策和法律,推进行政程序改革,改善投资环境。

2、重点发展新的可再生能源、零排放源;能源储存技术和碳捕获、储存和使用技术

3、促进交通运输减排,减少建材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绿色城市开发建设

4、发展生态化、循环型、低碳农业;可持续地保护、养护、利用和发展森林

5.、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发展自然生态系统

6、积极适应气候变化

7、研究科学,加强创新,促进能力和沟通

8. 促进气候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