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17中国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峰会将在北京举办,峰会将全面解读并推进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让金融服务实体,普惠金融成为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对于普惠金融,纳鑫集团董事长孙明达有着深刻的理解。
普惠金融最早是联合国在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一个金融概念,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努力下,普惠金融逐渐成为一套牵涉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变革等重大问题的发展战略和操作理念。但是,在我国由于供求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普惠金融的发展较为缓慢。孙明达董事长表示,过去十年,我国由于征信数据薄弱、用户教育匮乏、金融可得性低等原因导致金融个人和小微企业很难进入银行的门槛,享受到金融服务。

孙明达董事长认为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明显的改善,他表示,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普惠金融有望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纳鑫集团现在所践行的事业。
置身于这场金融变革之中,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孙明达董事长强调,尽管金融科技助推了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普惠金融的最终本质还是应该回归到“小而美”的信用管理,因为完善的风控技术、独立的风控团队、小而美的信用管理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将信用管理好了,普惠金融未来拥有无限可能,也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升级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种前提下,未来普惠金融要做的工作就是直接连接产业端和小微企业客户,实现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而金融科技所拥有的技术能力、产品能力、用户运营能力,将成为解决普惠金融存在的资金供给与需求双方主体数量多、信息透明化程度低等问题的关键。孙明达董事长表示,是否能够坚定信心去做“小而美”的普惠金融,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命运。总而言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