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珊瑚到大海洋,国家海洋事业中的温州力量

每年的休渔期从“五一”开始,传统的渔民们进入了一年最轻松的时间。但对于“海洋牧场”上的“渔牧民”来说,最忙碌的阶段才刚刚开始。投放鱼苗、“照顾”鱼苗、装备更新、设施改造……这里是广西北海冠头岭西南侧海域,2017年,温商多弗集团通过投资布局海洋经济,在此建设一家国内民营海洋牧场——精工南珠海洋牧场示范区。

探秘海洋牧场

自2020年开始,随着一批钢筋混凝土框架式人工鱼礁投放海底,精工南珠海洋牧场示范区首期投放人工鱼礁1.7万空立方米已完成。2021年放养放流马氏珠母贝(大贝)50万只、花剌参3万只、象鼻螺100万粒。海洋牧场目前仍在建设,预计建成后拥有海上移动式综合监测平台1万平方米、海域环境监测系统1套、海洋牧场管理系统1套,投放人工鱼礁6.8万空立方米,项目总投资价值超2亿元,将重构北海“海底粮仓”格局。

去年12月,该牧场获农业农村部批,成为第六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现广西民营企业海洋牧场建设零的突破。

随着我国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应运而生。“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将海洋牧场作为“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这家海洋牧场所属的广西精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在2014年应北海政府邀请创立的。

温商助力升级

海洋产业对技术要求很高,装备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也是动辄大笔投入。广西精工成立3年,具备了产业积累与奋斗动力,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但资金不足成为了这家公司做大做强之梦的束缚。因此,2017年底,多弗集团看到了海洋产业的巨大前景,在深入考察后,对广西精工的发展潜力非常认可,决定加入。随着多弗的投资控股(持股占83.33%),广西精工成为该集团实业板块的一员。

此次合作大大加快了公司业务扩张。据悉,在多弗投资进入之前,该公司拥有的海域面积是3000亩,而如今已经有4万亩。原来限于科研试验的“小而美”项目也得到了产业化发展。比如金鲳鱼、珍珠贝等项目,在多弗协助下大大扩大了生产规模,完整了产业链。目前公司最核心的养殖业务,已基本形成了“种苗繁育+深水网箱养殖+加工冷链+销售+休闲渔业”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同时,广西精工也在不断转型升级,从单纯渔业养殖扩展到一个集海水养殖龙头企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省级水产良种场、绿色健康养殖基地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公司,多次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比如,为了提升海水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渔业,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措施便必不可少。早在2016年,广西精工就参与了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的珊瑚礁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内容是通过人造珊瑚礁,重建珊瑚礁的活力和生态系统。此举使得合作海域内的珊瑚种类由此前探明的46种已增至62种,珊瑚幼体得到有效补充。

共赴蓝色未来

作为龙头企业,广西精工也带动了当地农渔民转产转业。成为员工的渔民,从驾着小渔船与大海单打独斗,到接受海域内的珊瑚种类工业化的生产与管理理念,学到了技术,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一系列产业上下游的联动,也推动本地海水养殖产业升级换代,推广海产品精深加工,引进高层次人才,产业扶贫,为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示范作用。

如今,广西精工正在加快由销售驱动型向研发驱动型转型。未来将重点发力两个方向:一是加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的投入;二是大型游弋式养殖工船项目。前者是过去成功经验的进一步开拓深入;后者被纳入中国船舶集团“海上养殖工厂”工程示范项目,未来将应用在广西精工的生产中。

而身为“中国企业500强”一员的多弗集团,也将对广西精工持续支持,致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以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多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绿色发展,始终是该集团战略之一。除海洋科技外,该集团还在有机食品产业链、健康生物科技等领域积极布局、赋能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