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政集成实施13项政策

据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记者日前从省财政厅获悉,为促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浙江集成实施13项政策,着力在体制上保障、政策上推动、改革上突破、资金上倾斜,力争三年落实省级以上专项政策资金超240亿元,加力提效支持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城乡发展的核心要素。”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乡村振兴人才留得住、有保障、干得好。通过竞争性遴选的方式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建设,省财政采取“定额+激励”方式予以支持。2025年已下达首批次补助资金1.2亿元,支持建德等地区引进培育现代“新农人”、支持打造乡村创业创富平台、开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等,有力推动区域内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相互融合。

优势特色产业是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一条纽带。如衢州常山的“两柚一茶”,在财政资金的支持和政策引导下,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总产值达76.63亿元,带动3万余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三年增长超20%。

2024年以来,为做大做强乡村“土特产”,省财政厅落实省级财政资金2.47亿元,支持乐清、仙居等30个地区开展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重点聚焦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园区)建设,以及“土特产”品牌培育、先进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有效促进铁皮石斛、杨梅等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持续优化现行财政政策结构和投向下,城乡融合政策更精准、更聚焦、更有效。如变“单个村”支持为“组团片区”支持,目前已支持打造大下姜、大李祖等组团片区181个。再如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近三年累计下达奖补资金73亿元,减轻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增支压力。

随着一系列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难点堵点正在被破解。当下,在家庭型财税集成改革下,14个部门联合实施“百万家庭奔富行动”,合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钱随人走”改革,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优质共享,每年可惠及超百万学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机制改革,则推动实现山区海岛和偏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资金合力。”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积极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综合运用专项资金、专项债券、政府产业基金等政策工具,为全省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