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姐的磨花布

杨姐酷爱收集老式布料,时常在各地搜寻各类老布料。她的收藏中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被面,有上世纪老义乌的纯棉手织布料,也有靛青色的花布。而说起她最得意的收藏,就不得不提起一块磨花布被面。这种布料的制作过程与蓝印花布差不多,但义乌地区流行的磨花布,则多了一味独特配方。

杨姐向笔者详细描述了磨花布的制作方式:

首先,准备好花版、染料以及防染浆剂三件物什。在木板上以点连成线的方式绘制花纹,并将花纹雕刻成镂空的花版;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靛蓝);将豆腐、黄豆粉、石灰按一定比例调和,作为防染浆剂。其中,豆腐是义乌地区特有的一味调和剂,其他地区的蓝印花布只会使用黄豆粉与石灰。

然后,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晾干后放入染缸,布下缸20分钟后取出氧化、透风30分钟,一般经过6—8次反复染色,使其达到所需颜色。

最后,再将染好的布料拿出在空气中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由于是全手工印染,干后的浆不免会有裂开的痕迹,在成型的画布上会出现冰裂纹,而现在的机印花布或没有采用传统技艺制作的花布则蓝白分明,毫无手工痕迹。因此,无规则的冰裂纹也形成了磨花布特有的魅力,受到大众喜爱。

义乌坊间制作的磨花布图案喜庆多样,常作为被面在义乌人的婚嫁喜事中出现,由于花纹多为荷花莲子等图案,因此也被义乌人称作“荷花被”。

杨姐收藏的这块磨花布由四块花版拼接印染而成,上面绘制的图案更是寓意丰富,是典型的婚嫁喜被的被面。“用于间隔外层图案与内层图案的点状花纹形似谷粒,因此寓意‘五谷丰登’。”杨姐指着布料上的各式画案为笔者一一解释,外层图案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以示文人君子自有的美好品格;中心的图案更是繁琐华丽,不仅有寓意美好的“多子多福石榴”“麒麟送子”图,还有“双龙戏珠”“龙凤呈祥”“狮子抢球”等众多寓意吉祥的花纹。

如今,义乌地区几乎难寻磨花布制作的身影。而作为曾广泛流行于义乌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拙朴优雅的磨花布仍在当下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来源:义乌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