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西省商务厅消息,晋城经开区为全面落实“1525”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目标,以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为主体,紧紧围绕企业实际需求,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在创新平台建设、专利快速预审、产学研协同创新、科研项目申报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服务与精准化辅导,全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技术攻坚从“卡脖子”到“金钥匙”
中科创源(山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多模态检测医疗具身智能机器人”项目,因面临非侵入式血糖检测精度不高、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难题而陷入停滞。研究院在跟踪服务中捕捉到这一痛点,迅速启动资源整合机制,一是技术破题,对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团队,围绕光源选取、信号检测等核心环节展开三方研讨,最终确定以“半导体激光器+人工智能算法”为技术突破,形成“高精准检测+智能化分析”的技术路径。二是申报赋能,多次上门辅导企业梳理申报材料,精准匹配省级科技计划政策要点,成功提交3项省级科技计划建议书,该项目有望在未来填补晋城AI+医疗产业空白。
二、平台筑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
面对2025年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申报机遇,研究院主动作为,精准发力,聚焦新材料、电子信息、低空经济、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领域,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布局的创新平台建设。一是精准筛选,摸排区内企业研发基础,锁定山西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具备平台建设潜力的企业;二是定制辅导,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入企办公,围绕政策要点解读、申报条件剖析、领域定位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设计、研发团队建设规划及关键技术攻关策略等核心环节,进行系统性问题诊断与精准化解决方案设计,为企业量身定制申报方案。
三、机制创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掘金”
研究院的服务效能源于三大创新机制,一是需求挖掘机制,建立“企业创新档案”,动态记录企业的技术短板与研发需求,通过月度回访更新问题库,确保服务靶向精准;二是资源调度机制,依托“院士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双平台,串联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顶尖院所资源,形成“企业出题—研究院答题—高校解题”协同模式;三是服务闭环机制,实行“项目管家”责任制,从需求对接到成果转化全程跟踪,帮助企业缩短技术转化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下一步,晋城经开区将紧紧围绕“1525”工作目标,持续深化“需求收集-精准匹配-跟踪问效”服务机制,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全力打通发展堵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成长链条,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