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以幸福“食”光为新起点 推动养老服务新升级

近日,榆社县福利中心、新华社区和东升社区老年人助餐点集中揭牌启动。这是榆社县加快构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养老一体化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走进榆社县福利中心老年助餐点,热气腾腾的饭菜整齐地在摆放在餐桌上,荤素搭配,香味扑鼻。几位老人正在享受他们美好的午餐时光。家住附近的段苏花老人高兴的说:“福利中心的老年助餐点可真是帮了我大忙了,近年来,身体出了点问题,做饭也越来越吃力,以后我和老伴的吃饭问题就近解决了,可真是‘及时雨’。”

为了让老年人省去买菜做饭的诸多不便,尤其让独居、留守等特殊群体感受到“雪中送碳”的温暖,今年以来,榆社县以国有资产为媒介,引入餐饮企业“市场活水”,规划建设了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积极推进4+N个社区助餐点新增,在推进县福利中心、东升社区、广生社区、新华社区等四个助餐点的基础上,推进N个助餐点数量稳步增加,推动老年助餐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家门口的食堂,让更多老年人吃上经济实惠、营养可口的饭菜,进一步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居家养老难题。目前,榆社县已有7个养老助餐点服务可覆盖城区30000余名居民,4965名老人。

社区助餐点建设只是榆社县不断推进养老服务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榆社县大力推进养老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农村居家养老等一批全省养老典型示范,形成了县级养老机构、农村养老驿站等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全县现建成并备案运营公办养老机构2个,包括文峰敬老院和云竹中心敬老院,169个行政村建成68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创新启动运行136个农村养老服务驿站,覆盖率达到80.5%。

2019年榆社县投资2300余万元建成了文峰敬老院,组建成立了县中医院医养结合保障中心,创新采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疗养老服务,先后接受国家、省市十余家媒体专题报道,得到社会广泛好评。2023年投资45万元改造提升了云竹中心敬老院。截至目前,2个县级养老机构共有床位269张,入住156人,入住率57.99%,有效满足了城乡特困老年对象,特别是农村老人入院需求。2022年榆社县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升级,率先在北寨乡试行农村养老驿站,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在全县范围内扩面提质,榆社县财政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300万元,充分利用现有日间照料中心或村委会旧房产、旧仓库、五保户统建房、移民安置区闲置房等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养老服务驿站,榆社县提出“1+驿站+7+N”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建立1个国有养老服务公司、建设好城乡服务驿站/社区食堂、通过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乐、助行、助急“七助”服务好N个老年人家庭,探索形成“五个一点”运行机制,即财政支持一点、集体自筹一点、个人负担一点、社会捐赠一点、项目整合一点,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1700多名农村老人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幸福养老”,解决了在外务工子女的后顾之忧,“两不愁三保障”得到长期有效保障,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省民政厅将晋中市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榆社模式”列入2023年全省养老服务“惠民生、增福祉”十件事之一。

今年以来,榆社县委常委会对全县养老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印发了《榆社县城乡养老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养老服务架构。榆社县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惠及全县2.3万老年人的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并将其列为该县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除了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的建设外,榆社县还将新建4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并实施60个中心提档升级项目,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和提质运营。到2024年底,力争农村设施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驿站)达到85%,开展“七助”服务达到30%,通过“互助养老”基本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完成市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设联网工作,建立相关功能信息数据库,在市级平台基础上拓展服务功能,建成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同时落实高龄津贴政策和财政预算配套,按照新标准对全县80岁以上2800余名老年人发放240余万元高龄津贴。此外,榆社县还在同步推进实施榆社县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改造项目,不断优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推进设施场所规范化运营,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努力打造城乡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程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