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西省商务厅消息,打造特色专业镇是推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有效载体,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也是锻造发展长板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就业增收、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大同经开区立足“国家火炬计划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西药)”、“山西省医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等优势,坚持以“大同市医药特色专业镇”为依托,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支持保障,着力培育现代医药特色专业镇,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一、大同经开区医药特色专业镇发展现状
大同经开区医药特色专业镇(以下简称“专业镇”)位于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域,总规划面积21.98平方公里,专业镇毗邻大同云冈机场、高铁南站和绕城高速,地处“京津冀蒙交通圈”枢纽位置,是发展全省医药产业的门户重地,居全省六大特色医药产业集群之首,是承载和实施晋药、同药发展战略,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作为大同市医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国药威奇达、振东泰盛、普德药业等知名制药企业均集聚于大同经开区医药园区内,该园区居全省六大特色医药产业集群之首,医药产值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克拉维酸钾等原料药产销量全球第一,黄芪等道地中药材驰名中外,是承载和实施晋药、同药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同时,专业镇集合了科研、人才、资本、产业等众多优势,这里规划科学、分区合理、优势突出,拥有良好的科研、创业、投资和生活环境。近年来,专业镇紧紧围绕打造“晋药、同药”品牌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承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晋北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成果转化项目,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激发药企创新活力等举措,全力推动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辐射带动和规模扩张效应持续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华北药都”。2022年,全区医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13.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3.78亿元,实现利税3.78亿元,带动周边就业7000余人。大同经开区医药企业产值占全市医药产值(128.5亿元)的89%;占全省医药产值(270亿元)的42%。
二、发展医药特色专业镇的优势
(一)历史发展悠久,人文传承厚重
大同在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底蕴深厚的医药文化,无论是西药、中药还是原料药的发展,都基础深厚、久经考验。抗战时期,日本人龟井次五郎开办了“合和药厂”,当时的麻黄素的年产量能达到两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很快组织恢复麻黄素生产,1949年10月1日,该厂生产出我国第一批麻黄素成品,成为我国首个建设并开展生产的麻黄素药品企业,1958年,更名为大同制药厂。1982年1月,新的大同制药厂成为一个综合性化学医药原料生产企业。同期大同医药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发展史,以利群制药厂、星火制药厂、大同第二制药厂等全国知名药厂为首的制药企业有十几家,“南有白云,北有利群”的招牌蜚声国内。
(二)发展环境优良,政策体系完善
市级扶持政策方面,大同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大同市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大同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大同市对外贸易主体培育实施方案》、《大同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土地、财政政策,总部经济政策,金融支持政策,新经济发展政策,人才政策,优质服务事项等方面鼓励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级配套措施方面,近年来,经开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大同开发区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扶持办法》、《大同开发区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办法(试行)》。以上政策实施以来,大同经开区财政共为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山西同药集团等企业兑现各类奖补资金近1亿元,切实帮助制药企业解决了因政策调整及市场因素带来的困难,为全区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和优良的政策环境。
(三)企业成片成链,产业集群集聚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发展,大同经开区医药产业已发展成为以化学原料药、成品药、中药制剂为主要产品的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区,形成头孢类、青霉素类从基础原料到终端制剂的完整产业链条。特别是按照省委蓝佛安书记提出的“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工作总要求,紧紧围绕“制药原材料—医药研发—医药制造”产业链条,全力补链-延链-强链。重点依托省级链主企业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全力拓展其已形成的“从粮食产品加工到微生物发酵、医药中间体、医药侧链、生物酶培养,再到原料药、口服制剂生产全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完成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制药产业链。
(四)龙头带头效应强,企业发展动力足
一直以来,大同经开区十分注重发挥传统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制定了《关于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助力全区医药企业稳步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大同经开区有上市企业1家(仟源医药),上市企业子公司3家(国药威奇达、振东泰盛、普德药业)。有专精特新企业5家(同达药业、仟源医药、振东泰盛、广盛原、威奇达光明),“小巨人”企业3家(同达药业、威奇达光明、广盛原中医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药威奇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国药威奇达、普德药业、同达药业、广盛原中医药、威奇达光明药业、振东泰盛制药、仟源医药、双雁药业)。目前,全区龙头医药企业5家(国药威奇达、普德药业、振东泰盛制药、同药集团、双雁健康产业集团),工业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行业内均具有较强影响力。
三、多措并举,争创省级医药特色专业镇
(一)申报省级特色医药专业镇的重要意义
一是带动效应显著。申报省级特色医药专业镇,对提升大同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以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202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培育专业镇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富民的重要抓手。通过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的示范引领,我省打造了一批“产业名镇”。自授牌以来,十大重点专业镇新增市场主体1069个,带动就业37086人;新增投资项目192个,投资总额616亿元,带动效应十分显著。
二是省市大力发展医药产业的政策要求。2022年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山西省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要培育锻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名镇;2023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专业镇梯次培育,支持专业镇建立完善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做强首批十大重点专业镇,新增省级专业镇5个以上,努力打造北方地区新的特色制造产业和消费品工业集聚区。专业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培育打造专业镇,从各个层面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是加快集群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做强县域特色产业、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带动就业富民、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意义重大。
三是推动大同市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大同市医药产业历史悠久,化学药生产基础实力雄厚,但大同市医药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化学新药研发力度不足,生物药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不足,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水平。“十四五”时期,大同市医药产业发展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激发医药产业创新活力,做大化学药,做强中药,大力发展生物药,加快培育医药器械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依托经开区医药特色专业镇,打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要素保障“三位一体”完整生物医药产业体系,进而促进全市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二)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全力打造医药“园中园”
所谓“园中园”,就是在经开区已开发区域建设一个专业产业园区,由“园主”企业作为“园中园”运营管理主体单位,具体负责招商引资和开展园区运营日常管理工作,而管委会则积极转换角色,突出引导服务监管职能,努力为“园主”企业招商引资和园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园中园”模式的优势所在,就是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集聚重点产业内的关联企业,通过抱团发展,抢占市场先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区。为此,经开区派出队伍,先后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考察学习大兴医药基地、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武汉光谷生物城创新园等新型园区的建设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
经与我市医药企业家多次恳谈沟通,由山西双雁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园主”,投资建设医药产业“园中园”,自主运营,开展国际化招商。作为全市首家民营企业自主规划、自主建设、自主招商、自主管理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园”项目,该项目拟占地1200亩,总投资40亿元,以打造大健康全产业链为目标,计划两年内完成所有基础配套设施和厂房建设;三年内通过自行投资项目、对外招引上下游关联项目,使园区规模体量、经济产出与国药威奇达持平;五年内园区布满项目,实现达产达效,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该项目已摘牌土地500亩,于2023年3月开工,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上半年完成投资8.15亿元,项目进展如下。
1.青霉素组(主要生产阿莫西林钠、氨苄西林钠等产品)新建4个车间:4个厂房已基本完成建设,正在做配电及设备调试。
2.动力组新建4个车间:目前,污水车间事故池池底和侧壁浇筑已完成;锅炉车间基础已完成,正在安装设备;动力车间正在做设备基础;110kV变电站正在做基础,年内要力争新建4万kVA变压器3台、75吨蒸汽锅炉3台、日处理12000吨污水站一座。
3.非青非头组(主要生产磷霉素等)合计3个车间:原料车间厂房已完成,正在做下水;口服车间已完成,正在做设备基础;中间体车间出图中。
4.生物发酵组(主要生产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等)合计3个车间:发酵车间设备基础浇筑,连梁浇筑;提炼车间结构主体施工中;口服车间开始挖设备基础,车间外板安装中。
(三)乘“专业镇”博览会东风,展经开区医药风采
6月28日,首届山西(大同)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大同市美术馆隆重举行。为大力宣传推介大同经开区医药产业资源,积极扩大“同药”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大同经开区管委会组织区内5家医药企业参加了此次博览会,展示经开区药产业发展成果。本届博览会旨在集中推介和展示省、市两级专业镇发展成效和特色优势产品,强化与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努力把专业镇打造成为北方地区新的特色制造产业和消费品工业集聚区,助力山西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在“经开区医药”展台上,国药威奇达、同药集团、振东泰盛等5家全区医药代表企业集中亮相,除了展示各个企业的明星产品以外,还向中外来宾展现“三晋非遗工艺”、在研“高精尖”药品、产业链条等一系列核心项目和产品。大同经开区医药作为全市首批公布的7家市级专业镇之一,通过此次博览会的现场展示活动,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增强知名度,提升大同医药产品品牌影响力,促进医药产业在全区的高质量引领发展。
四、争创省级特色专业镇保障措施
在打造特色专业镇过程中,为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统筹保障各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有效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大同经开区重点在组织保障、工作机制、经费保障、配套保障、政策保障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一)组织保障
建立大同经开区医药特色专业镇工作领导组,由区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医药园区的管委会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区综合管理部、区经济运行及安全监管部、区创新发展部、区现代医药产业招商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医药特色专业镇的筹备与推进等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以及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在工作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多措并举,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医药特色专业镇入区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快速成长。
(二)机制保障
在医药特色专业镇的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三类工作机制,以保障专业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成立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保持沟通与联系,定期筹备开展专家咨询会,咨询会主要围绕行业信息支撑与培训、企业技术研发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及应用示范项目选择评估等专业性内容开展,有助于推动企业专业水平,帮助相关医药企业做大做强,规模集聚效进一步增强。二是定期召开推动生物医药特色专业镇发展联席会议。领导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对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三是为提高医药产业服务专班的服务能力,将不定期安排相关培训,共同推进相关活动和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经费保障
按照打造医药特色专业镇的总体要求,优选支持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运用好省级技术改造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资金奖补政策,对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品种予以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强化银企对接工作,集中向金融机构优选推荐一批优秀企业、优质项目,争取融资贷款支持。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和鼓励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对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融资,以及在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并融资成功的企业给予奖励。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提高对医药企业授信额度。完善中小信用担保机构优先向医药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机制,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四)配套保障
一是提升城区承载和服务功能。以人为本,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高起点规划和开发医药特色专业镇,从创新创业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根本需求出发,在环境生态、教育卫生、人才公寓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配套设施,帮助创新创业主体吸引和集聚优质创新创业人才。二是加快完善“三通一平”设施配套。聚焦“标准地”改革,做好企业用地和路网的改造,同时为企业的用水用电提供便利服务。三是着力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传递产业政策信息,更好借助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平台的桥梁作用,畅通政策宣贯、企业建议诉求反馈解决渠道。加大优势产品产需对接,优选一批产品质量过硬、市场前景好的产品,组织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促进优势产品的宣传推广。支持企业借助博览会、研讨会等专业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