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效能 “三项改革”助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

据山西省商务厅消息,2022年,交城经济开发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决胜高质量发展新战场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完善“一块标准地+一次承诺,实现企业零跑腿”的“1+1=0”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服务模式,全力打通政府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老开发区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

一、“承诺制”改革纵深推进,项目审批机制持续优化

交城经济开发区继续完善《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行动方案》,明确了列入承诺制改革项目必须具备的条件,制定容缺受理、事中事后监管以及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确保企业在法律政策框架内规范运行。通过“承诺制”改革,变事先审批为事中审批、事后监管,解决了过去办事关卡多、前置条件多、办事周期长等问题,让企业经营更自主、反应更灵敏、投资更顺畅,进一步加快项目审批,推动项目落地。逐步扩大承诺范围,除“两高项目”和化工项目外,其他一般工业项目“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可开工。

目前,改革效应充分显现,项目建成时间明显缩短,瑞赛科环保科技项目、浙江杭氧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仅1年时间,建设周期缩短了一半,大大提高了项目落地效率;圆梦再生物资回收60万吨/年碎玻璃分选项目、北华美元新材料年产720万m2轻质矿棉板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用时仅两个月,比原定时间缩短了近4个月。

二、“标准地”改革持续推进,政企联动机制持续完善

一是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服务。原来由企业负责编制的环境、节能、地质地灾、压覆矿产、地震安全、文物考古、水土保持等7个综合评价,县政府投资1千余万元统筹作了区域评价,为企业节省亩均投资约2万元。设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能耗控制、环境控制等四大类控制指标,拟出让土地全部实现“四通一平”。二是严把“标准地”出让入驻关。对于入驻“标准地”企业,实施《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与《“标准地”项目投资建设合同》的“双合同”管理;强化企业承诺履约监管,建立投产验收、竣工验收等环节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用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严格核查企业规划建设、控制指标达标情况。通过“标准地”改革,倒逼企业上马转型项目,构筑起新型招商模式,也为“承诺制”“全代办”工作有效开展把好了项目“准入关”,为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三、“全代办”改革破题推进,审批服务“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今年以来,交城经济开发区全面推进“企业全周期”服务事项,开发区所有企业全部享受到“1+1+2”服务,在企业办理注册登记、变更、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企业自主发包备案、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事项中发挥了良好作用。截至目前,交城经济开发区共申领市级行政职权108项,县级行政职权131项。开通了从公司注册到建筑施工所需要的10余个审批平台,可开展办理的市县级权限事项107项,基本实现了区内企业“办事不出区”。按照系统化、集成化、全过程改革的思路,形成“一块标准地+一次承诺,实现企业零跑腿”的“1+1=0”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一流程、三清单、双领办双代办”的全代办工作制度。项目审批时间从原来的75天压缩为35天,企业准备材料由原来的288份压减到21份,低风险类项目从备案到发放施工许可证仅需12天。

1-8月份,交城经济开发区为区内50余户企业完成全代办事项89项,用金牌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真正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为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决胜高质量发展新战场提供了强大改革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