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湖北新材料产业产值有望突破6000亿元

据湖北省经信厅消息,开放创新,中部崛起。5月31日,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合作项目对接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会上,半导体、新能源电池等18个新材料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389亿元,见证了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打通供应链,打造共赢链”的铿锵脚步。

新材料技术支撑新质生产力

先进半导体于芯片产业,复合材料于航空航天产业,能源转换材料于新能源产业,生物材料于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底盘和基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傅正义认为,新材料是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国防工业、健康产业等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源动力。新材料技术支撑新质生产力,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颠覆性技术产业,是世界各国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傅正义表示,近30年里,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技术,持续推进新材料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果。其中,湖北的新材料产业研发优势突出,在新材料前沿科学、技术创新、产学研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希望兄弟省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推进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湖北GDP同比增长6.1%,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四。其中,以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正在向“新”崛起,2025年产值有望突破6000亿元。

打造中部新材料产业“共赢链”

“湖北及中部地区发展新材料产业具备有利条件,对海外投资者具有独特吸引力。”美国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胡华利说。

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是全球最大氢气生产商和氢能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中国发展37年来,已投资设立了超过100家运营实体,建成200多个生产设施和一批区域型功能中心。

胡华利介绍,空气产品公司正在湖北推进氢能领域和工业气体项目布局,通过引入先进的液氢储运、液氢加注等技术,开展高效环保的清洁能源应用示范。目前,湖北正在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这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材料地基”。该公司期待通过在湖北的战略布局,促进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让供应链变“共赢链”。

光电子信息一直是湖北的优势产业。瞄准光电子信息产业链关键环节,湖北正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光纤光缆等新材料产业,打造湖北光电子材料产业大走廊。

兴发集团总工程师、兴福电子研究中心主任贺兆波表示,作为集成电路行业一员,将加强电子特气、前驱体、封装材料、光刻胶配套材料等产业布局,强化“卡脖子”空白产品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为湖北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做好新材料配套。

培育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沃土

对接会上,黄冈市与深圳傲得科技集团签约,将在黄梅县小池滨江新区建设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测试、光刻机精密制造等生产基地,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

看到一个个项目签约成果丰硕,湖北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琦表示,当前,湖北正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等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等新兴特色产业,新材料产业将迎来发展最强“风口”。

湖北重商亲商、环境优良,是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沃土。对接会上,湖北向中部兄弟省份发起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诚挚邀约。

“沿着‘锂’想的脚步,打造千亿产业集群。”荆门产业推介官张晓龙用5个“最”(最大产能规模、最全产业链条、最广发展空间、最优营商环境、最好人文生态)介绍荆门锂电池产业。2012年,亿纬锂能“落子”荆门,一个双向奔赴的“百亿企业”“千亿产业”梦想由此起航。

湖北联投集团欧洲公司商务发展部部长艾勇为“中国比利时科技园”觅伙伴。据介绍,该科技园位于比利时瓦隆大区,是目前唯一坐落在欧盟核心的境外高科技园区,得到了中比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艾勇表示,经过8年建设运营,“中国比利时科技园”建立了“资源整合+资源导入+服务保障”的境外科技园区新模式,已成为联通中欧科技与产业合作的“丝路虹桥”。希望借中博会东风,助力更多中部企业走出去,推进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