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跑出服务重大项目新速度

据湖北省人民政府消息,“节能报告编制提前1个月通过审批”、“林地审核获得同意,可以撤离驻点了”、“环保手续提前2个月获批公示”……拉进度、赶速度,宜昌全市上下百舸争流,忙着为村民搬迁、帮企业跑手续、安装供热系统等。从签约到开工仅52天,宜昌跑出了服务重大项目新速度。

“最大变量”转化为产业“最大增量”

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是宜昌立足传统化工优势、向新能源破题的开篇之笔,也是宜昌将新能源革命时代“最大变量”转化为产业“最大增量”的开山之作。

宜昌具有覆盖磷酸铁锂、三元镍钴锰酸锂、钴酸锂等主流的电池材料原料,未来应对锂电技术迭代风险小。宜昌具有构建“电池回收与资源再生-前驱体-正极材料”产业闭环的协同优势和规模优势。

资源布局方面,宜昌虽缺乏更具价值的锂、钴资源,但宁德时代邦普项目通过大规模的锂电回收及梯次利用体系,可在宜昌形成支撑未来锂电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城市矿山”。宜昌的镍、钴、锂资源优势将“无中生有”。

同时,邦普循环肩负宁德时代构建回收体系、掌控上游资源的功能,这将是支撑宁德时代在宜昌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发展前景可观。

不仅如此,还将有助于宜化集团的脱困转型,助力宜昌化工向新能源赛道转型裂变,加速白洋化工园早日建成千亿新能源材料产业园。

业务骨干蹲点白洋对单销号

自10月12日邦普项目在武汉签约后,宜昌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项目开工、2023年投产”目标,成立邦普项目指挥部,召开第一次周调度会。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选派精业务、懂审批、能吃苦、敢担当的业务骨干进驻白洋。

第一次调度会上,宜昌方面创新建立了“指挥部+工作专班、定期调度+驻点服务、工作专报+每周通报、项目临时党支部+及时记功嘉奖”等运行机制,和总任务清单、每周工作清单、交办问题清单的“三张清单”。同时,宜昌方面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破除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常规服务机制。

此次调度会,宜昌方面总任务共列出38项任务清单。

从第一次调度会开始,指挥部实行一周一调度。单周由副指挥长主持,对任务清单逐一督办、落实,对完成清单进行销号;双周由兼任指挥长的宜昌市主要领导组织召开,对清单中落实难、落实慢的问题进行协调。

截至目前,38项任务清单中,已完成80%以上。完成销号的单位,已提前结束驻点工作,返回原单位继续待命。

跑出了服务重大项目“宜昌速度”

对锂电企业而言,时间比金钱更重要。项目早一天投产,产能早一天释放,宁德时代就早一天占领更大市场,宜昌就早一天赢得发展先机。为推动项目建设,全市上下靠前服务,为各项工作按下了“快捷键”。

宜昌市发改委领命后,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启动前期工作,对项目备案实行“即申即备”。同时,为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市发改委还安排专人进行精准指导、全程陪伴、亲情协调,确保了项目节能报告编制一次到位、专家评审一次通过、省发改委最短时间审批。11月15日,项目获得省发委节能审查批复,较同类项目至少提前1个月时间。

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于10月15日进驻项目现场,开展前期工作。10月25日,该项目9个批次用地的使用林地审核获得同意,提前一周完成计划任务,成为率先撤离的驻点工作专班。

10月18日,宜昌市生态环境局成立宜昌市和高新区两级服务工作专班进驻工业园区,了解生产工艺、原料、产能等,开展现场查勘。11月18日,环保手续进入受理和拟批准公示程序,比邦普外地类似项目的环评编制审查提前两个多月时间。

宜昌城建控股集团对照邦普“12月开工,2023年投产”的总体目标,同步投资4.19亿元新建第三水厂(原田家河水厂),该项目计划2022年1月启动建设。2023年3月与宜昌邦普项目同步投产。

记者了解到,以上参与审批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职能部门和企业,只是众多参与者的一个缩影。为保障邦普一体化电池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参与相关审批工作的市直、区级职能部门及企业多达30余家,他们吃在产业园、住在产业园。从项目10月12日签约到12月4日开工仅用了52天,宜昌跑出了服务重大项目新速度。(谭廷、何凡、周燕琼、黎荣华)

作别李家湾村

迎来新生活

截至目前,涉及邦普项目征迁的村民,全部搬离宜昌高新区白洋镇李家湾村。机器轰鸣、场平纵深推进,曾经的李家湾村逐渐消失在世人的视野中。

“看到房屋被拆、大面积的山田被黄土掩埋,不免感慨良多。毕竟,这里曾经留下了我们一串串勤劳的足迹和深深的记忆。”12月4日,李家湾村村民周方明说。

李家湾村,永远的乡愁

周方明,白洋镇李家湾村村民,今年72岁。10月25日,他签订搬迁协议,当月28日,房屋进行拆除。周方明说,拆除当天上午7点赶到了现场,和全家人合影留念,见证房屋拆迁整个过程。“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看到房屋被拆,心里多少有点不舍。”

村民姚华艳噙着泪说:“我嫁到李家湾已有20多年,看到李家湾如今的变化,心里着实高兴。但支持地方建设,发展地方经济,我作为一名党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阮修成虽已搬离李家湾村,但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要在工地转一圈。他手机内存储的照片和视频,见证了李家湾村从搬迁到场地平整期间的点滴变化。

略显腼腆的养殖户李家辉说,为了支持邦普项目建设,他养殖的200头生猪提前出栏,让他损失10多万元。“我虽然现在搬离了李家湾,但这里是我永远的乡愁。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李家湾的人。即使现在猪价亏了,我也不会向政府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我相信迟早会赚回来的。”

洗脚上楼,村民变居民

李家湾村原来有土地6000多亩,拆迁后,仅保留土地700多亩。原来近400户农户,搬迁后,仅剩下20多户了。

白洋镇党委书记谭本相介绍,随着村民的陆续搬迁,李家湾村将不复存在。暂时没有搬离的村民,将会与天螺寺村没有完全搬离的村民合并组建新的社区。目前,一批新的商品房也正在加紧筹备建设之中。届时,村民将洗脚上楼,由村民转变为居民。

“以前,大部分村民以务农为主,每天过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今后,随着他们身份的转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大部分年轻人将以务工、经商为主,老年人有社保、医保等保障,可以过上更有保障的晚年生活。”谭本相说。

因村施策,带村民共同致富

李家湾村党支书陈世胜说,随着邦普项目的启动,将有数以万计工人进驻园区。届时,村委会将鼓励村民利用现有的土地,发展配套服务,如大棚蔬菜,送餐服务等。同时,李家湾村还将利用现有土地的利用率,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进城打工到在家门口就业。与此同时,村委会还将利用现有的资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以此增加村民的收入。

谭本相说,由村变为社区,是李家湾和天螺寺村发展必然趋势。目前,政府正在准备由村变社区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为了有效解决群众就业问题,让村民像城市居民一样,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政府将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及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让村民更快的适应社会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