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省经信委消息,丰收时节,稻浪滚滚,沉甸甸的稻穗给广袤的田野穿上金色的盛装。在鄂西北大地上,一个个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美丽乡村正“破茧成蝶”,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增强农村电网供电服务水平,为美丽乡村插上电力“翅膀”,助推乡村生态文化发展、经济实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
科学布点 赋能产业发展
“现在‘小康电’送到了家门口,我的农家乐用电有了保障,6个包间里的冰箱、空调、电磁炉都能正常使用,每逢节假日,日收入在6000元以上。”在宜城市莺河村开农家乐的艾元梅喜上眉梢。莺河村坐落在汉水之滨、大洪山余脉之间,地处偏僻。以前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传统种植业,村民收入都不高。2018年,莺河村被确定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后,村里加快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发展带动了村里第三产业发展。2019年初,莺河村开始大规模发展旅游、农家乐、民宿等产业。
2020年以来,国网襄阳供电公司着力实施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升工程,实现配网不停电作业县域全覆盖,投入网改资金6.43亿元。结合不同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精准安排电网投资项目,科学规划建设农村电网,实现农村电网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今年38岁的董文亮是枣阳市太平镇康河村三组的养殖户。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儿女,在外打工的他决定返乡。经过一番考察,董文亮决定开个家庭养牛场,主要养殖枣北黄牛。接到报装申请后,枣阳太平供电所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将董文亮的养殖场用电纳入“零费用”接入项目,仅用2天时间就架设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新增10千伏线路0.3公里、0.4千伏线路1.23公里,养殖场顺利用上三相电。董文亮立即购买了一台大功率饲料粉碎机,养牛事业开始步入正轨。2020年,董文亮家卖牛纯收入超过10万元。
今年以来,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持续推进“零费用”接入工作,累计接入2.26万户,为用户减少接电成本1466万元。及时为6.89万户用电客户办理新装、增容业务,接电容量达174.55万千伏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靠的电能保障。
指导用能 助力产品升级
国网襄阳供电公司积极开展农村地区综合用能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从“用上电”向“用好电”“用好能”转变,为辖区特色农业产业升级插上腾飞翅膀,助推农村电网逐步实现现代化。
位于谷城县的五山镇,有着3万亩生态茶园。建有8000亩自营茶园的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就在这里。“难怪电机启动不了,揉捻机的接线柱松动了,三相电变成了两相。现在故障已经处理好了。”走访该公司时,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杨诗银及时处理了一起用电故障。
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是鄂西北高香绿茶的重要产区和全省乃至全国高香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年生产、加工、销售名优茶3000多吨,产值2.5亿元。在2017年以前,该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煤、柴等传统燃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存在生产成本大、产品品质不高等弊端。针对这一问题,供电公司主动上门,积极宣讲电能替代优势,实施“以电代柴”项目,并先后投入了15万余元为玉皇剑公司增设2台450千伏安变压器。电能替代后的每斤茶叶杀青节约成本0.18元左右,每年节约经营成本50多万元。
国网襄阳供电公司今年进一步通过线上渠道推广电能能效账单服务,结合12种能效模型和90余个行业能效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能效分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使客户直观掌握用能现状,并定期为潜力客户开展现场用能质效分析、节能案例推介等服务。今年已为1.5万户高压客户提供电能能效账单服务,并为其中176家企业提供节能改造业务分析及指导,帮助客户节省用电成本300余万元。
升级服务 共创美好生活
今年国庆节前夕,国网老河口供电公司员工为王甫洲停车场紧急加装了7台充电桩。
王甫洲为三千里汉江第一洲,位于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第一个水利枢纽工程——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下游。洲上有八一、太山、晨光、府洲4个行政村。
在“十一”黄金周之前,王甫洲八一村党支部书记邓小红打电话到供电所,因为游客自驾电动汽车在景区没地方充电,想在景区安装几个充电桩,以便迎接国庆节旅游高峰。
接到报装申请后,国网老河口供电公司特事特办,紧急协调7个充电桩,加班加点安装,确保国庆节前安装到位,为景区和游客做好服务。“现在村里不光风景美,设施也很完善,之前电动车充电还要到市区,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充了,非常方便。”国庆节回乡休假的刘利涛开心地说。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普及,充电桩配套完善,绿色出行成了更多人的新选择。国网襄阳供电公司主动服务,大力投资建设城际互联快充网络。截至9月底,襄阳市6个县(市)累计建设充电站13座、充电桩104个。其中,老河口、南漳在全省第一批实现了乡镇充电全覆盖,形成了30分钟充电圈。襄阳市“中心城区重点布局、县域乡镇逐步延伸、高速服务区全覆盖”的充电网络正逐步形成。
如今,电气化正悄然改变着农村的生态环境与农民的用能习惯,农村供电服务从满足基本供电需求,向更加注重服务品质转变。
2018年,退伍军人舒伟回乡创业,在老河口市薛集镇天明齐村流转土地700亩,成立汉江潮农业水产专业合作社,办起了特种渔业养殖,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这几年赶上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好,电力报装零费用接入,加上排子河水源丰富,水质好,很适合水产养殖,给我们返乡创业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平台。”
为保障水产养殖供电,国网老河口供电公司开辟绿色报装通道,全力支持水产专业合作社发展。合作社走科学养殖之路,增氧机、电动喷淋、水面、水质智能监控以及产品深加工等,全面开启智慧用电模式,实现水产养殖全电气化。目前,该合作社已建成特种鱼池42个,总面积1000亩。翘嘴白鱼、鲈鱼、黄鱼等名优水产品远销河南、武汉、十堰等地。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收益,吸引了村民踊跃加入,目前,水产专业合作社吸收村民社员17户,常年务工人员46人,每人年均增加收入10000多元。天明齐村67岁的村民齐实义说:“别看我年纪大不能外出打工,呆在家里同样也能挣钱。”
“下一步,准备利用鱼塘兴建光伏发电,探索渔光互补发展路子。”谈及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舒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