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港成中欧班列广州集结中心主枢纽 1—10月开行班列同比增54.04%

据广东省政府网站消息,今年,国家“一带一路”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文件,确定在全国优化布局14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其中广州将作为粤闽桂三省区唯一集结中心,支撑华南区域中欧班列集结网络建设。近日,广东省层面印发文件,明确依托广州“两主一辅”枢纽建设华南区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位于白云区、作为主枢纽的广州国际港,将打造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华南桥头堡。

广州国际港站是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也是广州唯一一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其枢纽能级正实现跨越式提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开通以来,该港已累计开行班列4728列,货物吞吐量突破1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大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1—10月,广州国际港开行班列1716列,同比增长54.04%;货物吞吐量41.8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同比增长74.23%,发运商品车3374台,同比增长11.2%,接卸小汽车193097台,同比增长75.5%,运输规模稳居粤港澳大湾区首位。

目前,广州国际港集装箱作业区配备6台现代化专用集装箱龙门吊和2台正面吊,可同时进行4整列集装箱班列的装卸作业;特货作业区可供4列JSQ整车同时作业,并配备4套升降式双层整车装卸平台,最大作业能力满足8卸8装。更令人振奋的是,目前白云区正在配合铁路部门加紧推动广州国际港二期、三期项目前期工作,预计在“十五五”期间开工建设,投产后广州国际港站的业务将进一步涵盖铁路快运等领域,场站运行能力将跻身国内前列。

多式联运优势尽显

在夯实铁路枢纽功能的同时,广州国际港正展现出更为多元的交通优势。这个集“公铁水海空”于一体的多式联运枢纽,为区域物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伴随黄金围大道(鸦岗大道—北太路)、白云五线(黄金围大道—广清高速)相继通车,从广州国际港出发,5分钟可上高速,20分钟可抵达机场,40分钟可覆盖广佛七成的产业区块,2小时通达大湾区内地九市,交通便捷性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该港的水空联运体系也在快速完善——白坭河水道将新增配套码头岸线,可容纳10余个千吨级泊位;全国首条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粤新快线”的开通,更开创了陆空协作新模式。此外,全国首个海关、安检“双前置”货站于今年在白云区正式投用,未来可探索将相关业务模式拓展至广州国际港,实现铁空高效联运。

这种立体交通格局的形成,使得客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空则空”的最优运输方案,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

近年来,白云区聚焦“四大枢纽”、白云新城、广州湾区新岸等“大港、大站、大城”,推动以站带城、站城融合发展,拓展港城中脊引领作用。广州国际港枢纽作为“四大枢纽”之一,是白云区实践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载体。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广州国际港的辐射带动效应正在持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