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发展 荔枝“土特产”造就农业大产业

据广东省政府网站消息,到荔枝季,在“中国荔乡”广东茂名,荔农正忙着采摘、分拣、打包荔枝鲜果,准备迎接今年第一波荔枝销售旺季。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相关数据显示,广东是中国第一大荔枝产区,荔枝面积、产量均居中国各省区之首,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随着新品种的不断研发,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新销售模式的不断涌现,作为广东重要的“土特产”之一,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成为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新品种不断研发

良种让经济和生态效益显现

自去年冬季以来,一系列反常的天气情况,让今年全省荔枝产量将较近两年下降,几乎已成事实。

在全省大部分荔枝品种表现不佳的情况下,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会长补建华果场里的“巨美人”荔枝却产量相对稳定,“这个品种容易成花,也容易坐果,在荔枝‘小年’的时候,显现出它的优势”。

农以种为先。选好选对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对于水果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是阳西,近年来,全省成功选育并审定了“仙进奉”“井岗红糯”“岭丰糯”等一批丰产稳产、优质、耐贮运、抗裂果的省审品种和国审品种,有效解决了过去荔枝“高产不高价、高价不高产”的尴尬局面。

荔枝良种繁育的同时,品种结构也持续优化,推动广东荔枝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经高接换种改造,全省优质荔枝品种面积有明显增加,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不断显现。“仙进奉”“凤山红灯笼”“岭丰糯”等十余个新品种正在推广中,面积在3000亩至万亩之间,其中“仙进奉”“井岗红糯”因品质特佳、皮厚耐贮运、适合电商,在市场上受追捧,近几年换种面积最大,现已有近10万亩以上规模。

新技术不断引进

“冻眠锁鲜”荔枝卖全球

在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的荔枝果园中,不同品种的荔枝挂上枝头,除了市场常见的品种外,尚有“井岗红糯”等品种。

然而荔枝鲜果“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保鲜期极短,影响了荔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进一步提高荔枝保鲜技术延长保鲜期,让全世界人民都可以品尝中国荔枝,成了广东“荔枝人”不断突破的一道课题。

近年来,科研人员惊喜地发现,“井岗红糯”这些荔枝品种在超低温浸渍速冻等技术上有良好应用前景,两者的“双向奔赴”为荔枝产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如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加工所”)在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等主管部门的长期大力支持下,构建了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使荔枝处于休眠状态,实现错季销售和加工原料持续供应。华隆公司还联合加工所将荔枝冻眠锁鲜技术产业化,实现全年销售卖全球,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省政协委员、华隆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介绍,一系列荔枝保鲜技术的落地,为荔枝年度的产量波动再上了一层保险,延长了荔枝销售期和拓宽了荔枝的销售半径,在荔枝大年收购保鲜,避免“果贱伤农”;小年进行出售,则可保证市场需求。

近年来,全省推广荔枝保鲜全链集成技术,部分品种保鲜时间从6天延长至1个月,荔枝良种与保鲜、深加工等技术形成良性循环,正成为广东荔枝产业的新趋势。

新模式不断涌现

直播带货解决销售难题

小水果,大产业。要实现水果产销两旺,不仅要解决“怎么产”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销”的问题。

近年来,广东坚持生产和市场两手抓,发挥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荔枝等农产品销售难题。

一早,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农创园园长林常珍在荔枝园里忙碌着,她要把前一天晚上直播带货的订单全部安排妥当。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这对林常珍来说已是常态。

坐拥超1.2亿常住人口,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广东荔枝消费市场优势明显。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像林常珍一样,越来越多荔农参与到直播带货中来,新的营销方式不仅给荔枝产业注入了新动能,也让更多荔农看到了新希望。

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去年,茂名原产地直发的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荔枝、番薯、辣椒、李子占了大头。

如今,荔枝产业已成为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茂名,全市85%的农户从事荔枝产业,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110亿元,荔枝主产镇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值30%,一颗小果子带动了全市农业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