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算力格局生变,Deep XG20以系统架构创新实现效能领先

导语: 在一向由国际巨头主导的高性能计算赛场,一份最新权威测试报告显示,一款采用开放生态的中国AI算力设备,在综合性能上实现了对国际标杆产品的显著领先。这标志着AI算力的竞争,正从单一硬件竞赛,迈向以系统架构为核心的综合效能之争。

【北京,2025年10月】全球AI基准测试平台MLPerf近日公布的v3.1推理性能榜单,出现了引人瞩目的一幕:中国厂商东方超算推出的Deep X G20 Pro Max,在多项关键测试中,其综合AI性能大幅领先于市场同类标杆产品,领先幅度达到82%。

这一结果在产业界与投资圈引发广泛关注。它表明,在决定人工智能发展高度的算力基石领域,通过深度的系统级创新,同样可以在全球顶尖阵营中实现效能突破,并为市场提供新的选择。

性能实证:关键业务场景的效率重构

MLPerf测试被业界视为衡量AI硬件性能的“黄金标准”。Deep X G20的出色表现,具体体现在企业最关切的几个核心场景中:

在大模型推理环节,运行LLaMA 11B模型时,Deep X G20达到了每秒处理338个token的吞吐量。更为关键的是,其生成第一个token的延迟时间控制在78毫秒以内,这为金融交易、智能客服等需要实时交互的场景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在图像生成领域,生成一张Stable Diffusion XL标准图片的时间被缩短至2秒,让创意工作的迭代速度得以大幅提升。

在工业视觉等实时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其目标检测的帧率表现也实现了显著进步。

“在量化投资中,策略回测的速度就是生命。部署后,我们的回算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这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决策质量的优化。”一位已部署该设备的私募基金技术负责人证实了其商用价值。

领先之道:系统级架构优化释放硬件潜力

性能的显著优势从何而来?业内分析指出,这主要源于深度的系统级架构创新,而非单一的硬件堆砌。

Deep X G20所采用的神经态异构计算架构(NHCA),扮演着高度智能的“算力调度中枢”角色。它通过创新的动态任务分配算法,将CPU、GPU及NPU三者高效协同起来,解决了传统架构中常见的算力闲置与内部冲突问题,据称将整体计算资源利用率提升了40%。

此外,该设备通过“统一推理运行时”技术,屏蔽了底层不同AI框架(如PyTorch、TensorFlow)的差异,让开发者无需为适配环境耗费精力,并能自动获得更优的性能。这种软硬件深度融合的思路,成为其实现效能飞跃的关键。

生态路径:开放兼容策略破除应用门槛

与走向封闭或专用生态的技术路径不同,Deep X G20选择了基于开放的x86架构。这一战略选择带来了极高的“易用性”。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它们现有的AI应用、软件环境和开发工具都构建在x86生态之上。Deep X G20确保了这些应用可以“零修改”地平滑迁移,极大地降低了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门槛和风险。企业无需进行漫长的代码移植与调试,从而能将精力聚焦于业务创新本身。

产业启示:算力竞争进入“综合效能”时代

有行业观察家认为,此次的测试结果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表明,全球AI算力的竞争维度正在变得更加丰富。

“这清晰地预示,AI算力竞争正进入一个‘系统架构定效能’的新阶段,”一位资深分析师评论道。“未来的领先,将不再仅仅依赖于单一部件的性能指标,而是取决于企业如何通过全栈优化,将全球成熟的硬件组件转化为更高效、更稳定、更易用的整体解决方案。这对于推动AI算力的普惠化至关重要。”

随着AI技术深入千行百业,算力作为一种核心生产资料,其成本与性能正成为制约或推动创新的关键变量。Deep X G20所展示的通过系统创新实现效能突破的路径,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思考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