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8月27日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后,花旗、高盛等外资投资机构和华泰证券、华创证券等中资研究机构发布报告表示,经过短期调整后蒙牛现阶段估值已具备吸引力,看好蒙牛未来业绩前景,纷纷给出“买入”等积极评级。
机构普遍认为,乳制品行业已进入周期筑底阶段,蒙牛作为龙头企业正在加速战略升级与经营提效,当前估值已充分反映短期业绩压力,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当前,蒙牛估值约13-15倍PE,所属行业板块恒生必需性消费行业平均估值22倍PE。因短期基本面疲弱,港股外资流动性影响,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估值溢价目前体现有限。
花旗的研究报告显示,蒙牛2025 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 13%,但营收同比下降 7%,两者差异核心源于原奶价格走弱——既压低营收端表现,也推动毛利率同比提升 1.4 个百分点至 41.7%,叠加销售费用率下降,共同增厚盈利。基于预期2025年17倍PE,与全球乳制品行业平均估值水平持平,给予蒙牛“买入”评级,目标价23.29港元,预计总回报 47.7%(含4.0%股息率)。
高盛研报分析,蒙牛核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3%,核心营业利润率升至 8.5%,超过高盛 7.6% 的预期,主要得益于原奶成本下降推动毛利率提升及销售费用同比下降的严格控制。对蒙牛维持 “买入” 评级,12个月目标价23.3港元。
华创证券分析认为,当前外部需求磨底给公司收入端带来一定压力,但公司库存相对良性,且精益费投成效显著、系列减值扰动收敛,下半年盈利修复可期。 当前股息率约3.4%提供确定性收益,给予25年目标PE 17倍,对应目标价21港元,维持“强推”评级。
分品类来看,申银万国研报显示,蒙牛鲜奶业务上半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每日鲜语市场份额持续扩张;婴配粉业务经历去年调整,收入实现增长,其中贝拉米增长超过20%;奶酪业务B+C双轮驱动,消费场景不断拓宽。展望下半年,预计低温业务依然有望延续上半年的增长势能。
华泰证券认为,蒙牛多元化业务持续推进,旺季表现较好,尤其海外业务增长亮眼。利润端看,原奶价格下行及费效比持续提升带动25H1毛销差同比提升至13.8%,经营利润率升至8.5%。展望未来,液态奶需求有望复苏,中秋&国庆双节时点或为重要的观察窗口期,冰品业务已恢复正增,奶粉&奶酪业务盈利能力有望向上,蓄力长期利润弹性释放。参考可比公司25年平均20倍PE,给予蒙牛目标价23.74 港币,维持“买入”评级。
华创证券认为,蒙牛产品创新、BC端渠道双轮驱动的改革调整成效初现。利润端,一方面,公司将继续聚焦经营质量,预计费用投放可控且成本红利仍在;另一方面,持续关注上游产能出清,在牧场现金流仍承压、牛肉价格上涨的背景下,Q3青储季奶牛存栏有望加速去化,预计原奶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因此公司与奶源过剩相关的联营企业拖累及大包粉减值损失预计将有明显改善,下半年业绩低基数下有望明显修复。
市场人士认为,2025年上半年,蒙牛聚焦创新积蓄潜能。通过百余款产品创新,扩大消费人群;通过渠道创新,加速完善“全域渠道生态”、B端市场与头部品牌战略合作,提供专业乳品及解决方案;通过研发创新,扩大高附加值的乳脂、奶酪、乳铁蛋白、乳清蛋白等产品矩阵有望进一步驱动收入增长。
对于未来预期,机构表示,蒙牛各品类产品的结构性创新在推动收入增长的同时将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供应链全流程数智化管理将大幅提升运营效率、持续精益化管理已带来显著成效经营利润率将稳步提升、管理层的积极回购清晰表明看好自身发展的态度,这些共同构成了蒙牛的长期投资价值。
申银万国认为,该公司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头部企业,在奶源、产品、渠道等维度具备核心竞争力,在“一体两翼”发展的新战略指引下,不断完善品类布局,中长期有望实现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