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载拼搏奋进,一甲子岁月峥嵘。2024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迎来了成立60周年的辉煌时刻。60年来,从筚路蓝缕到引领发展,一代代航天计量人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对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镌刻在了支撑航天任务的圆满成功中。时代在变、发展在变,研究所“自信自强、惟精惟一、求新求实、至臻致远”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核始终不变,研究所“发展国防尖端计量、建设航天科技强国”的初心使命始终不变。
不忘初心使命 以国为重
砺箭强军履职担当
研究所诞生、成长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沃土,秉承了计量文化的核心精髓,汲取了航天精神的丰富营养,体现在航天报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中,体现在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拼搏中,体现在以国为重、勇于献身的奉献中。
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承载着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艰难创业。1957年11月16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前身)成立,聂荣臻元帅在建院初期提出搞国防尖端技术须狠抓“开门七件事”,计量作为其中之一得到高度重视。仅仅9天之后,一分院即决定组建测试研究室,代号为八室,以保证全院范围内度量衡的统一。1964年8月13日,经批准,研究所正式成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力量。1960年以后,一分院在仿制“1059”的基础上遵循党中央指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发展我国导弹事业。研究所以型号工程计量保障为己任,从无到有,适时地建立了所需的各类计量标准,及时解决了型号研制中的计量测试问题;研制我国第一代计量设备,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新产品一等奖;开展瞄准系统精度校准,研制惯性测试设备、瞄准设备等,有力支撑了“两弹一星”等重大任务圆满成功。
在航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研究所瞄准型号研制需要,艰苦攻关、拼搏奉献、勇于攀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以“500吨二等标准测力机、热流标准测量系统、水介质环形激光流量计”等为代表的一批计量装置研制成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率先研制“超微米(纳米)激光偏振干涉仪”,开创了我国纳米计量测试技术的先河。1983年,国防科工委调整国防系统计量体系,明确研究所为国防科工委长度、热学、力学计量一级站,承担国防尖端系统的任务。研究所不忘初心使命,自觉履职尽责,发展尖端计量测试技术,解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计量测试难题,支撑国家和国防军工量值传递体系建设发展,为推动航天、航空、兵器、核工业等领域的装备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在聂荣臻、钱学森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研究所在基础科研领域踔厉奋发、砥砺奋进,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格局,取得了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为代表的1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一系列创新科研成果,为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航天重大工程任务圆满成功提供了基础保障。
夯实主业基石 创新驱动
勠力前行乘势而上
计量是国家科技进步、工业发展、国防建设、经济建设重要的技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研究所坚决履行强军首责,坚持走国防尖端计量技术自立自强的创新发展之路。持续提升强军保军能力,推进计量基础建设,形成了专业齐全、特点鲜明的计量测试专业技术体系。自主研建“激波管动态压力基准装置”等多项国家计量基准,有效补充了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研建数十项国防最高计量标准,解决国防装备研制生产试验全寿命周期中的量值准确统一和特殊参数溯源问题;发挥国家运载火箭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能源计量中心(航天)、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航天运载产业)等平台作用,全面提升产业计量支撑水平,促进航天型号过程质量能力提升。
紧密结合航天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加速战略科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研制调频激光雷达扫描仪,解决大型运载火箭垂直装配测量难题;研制分子探针光谱仪,完成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在轨生理指标检测任务,支撑空间站在轨医学监测平台搭建,为国家重大工程实施作出重要贡献。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瞄准世界一流,开展前沿计量测试技术探索研究及应用。围绕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需要,参加以玻尔兹曼常数为代表的物理常数测定研究,突破飞秒光学频率梳、太赫兹、μCT等多项测量技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率先布局人工智能计量学,抢占人工智能计量测试战略高地,持续打造国家人工智能计量测试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全国人工智能计量技术委员会、智能感知与认知计量专业委员会等创新平台,牵引全国人工智能领域最优研发力量开展人工智能计量技术创新,支撑国家人工智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四个面向 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再攀高峰
指出,计量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奋进新征程,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一级计量技术机构,研究所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以高质量基础研究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研究所坚持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两个宗旨”,强化战略导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计量支撑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与中国商飞联合成立“民用飞机智慧测量技术共建实验室”,推动研究成果向飞机生产现场转化,助力以C919为代表的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解决复兴号关键参数高精度测量难题,提升了国产新型高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能;适应国家深空引力波探测需求,成功研制核心传感器计量装置。基于飞秒光频梳的光谱测量技术,有力支撑国家大型电弧风洞试验中心建设;研制高精度主给水超声波流量计,助力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技术性能提升。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培育具有典型航天特征的计量项目及产业,全力打造航天原创计量技术“策源地”。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发展,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测量技术研究,锚定人工智能计量、量子传感、微纳光学等前沿计量测试技术探索及应用,建设高准确度的先进测量和感知能力,系统布局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加快与制造生产线深度融合的“智能测量线”推广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智能制造;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有机衔接、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与新兴产业培育同步推进,切实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营效益,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澎湃的动力、更强劲的势能。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迈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研究所将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伟大航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自觉履行使命责任,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先进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为基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