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持续全球贸易实践指数中,新加坡在30个经济体中跃居第三位

在全球贸易实践的可持续性方面,新加坡在3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三,比去年由亚洲慈善机构欣里奇基金会(Hinrich Foundation)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进行的同一项研究中的第五位上升了两位。

这项名为Hinrich-IMD可持续贸易指数(STI)的研究发现,新加坡在经济支柱方面排名第一,在环境支柱方面排名第五,在社会支柱方面排名第八,总分为94.1。

10月24日启动的Hinrich-IMD STI衡量了30个经济体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准备和能力,以支持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

根据该研究今年的报告概述了受地缘政治动荡影响的大流行后世界的一个关键转变:走向所谓的“慢化”。这是指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贸易改革放缓,对开放贸易措施的政治和政策支持减弱。

STI发现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本应带头扭转“经济放缓”的趋势,但却在提高关税、非关税壁垒和减缓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国家之列。这对各国如何恰当地利用贸易来管理和促进其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

在STI 2023研究的30个主要贸易经济体中,连续第二年在实现这一平衡方面表现出色的两个经济体是新西兰和英国。与此同时新加坡从第5位上升到第3位,日本从第4位下降到第8位,下降了4位。

STI指出排名靠前的经济体大多具有相同的特征:在经济支柱下,那些拥有强大基础设施和强烈技术创新倾向的经济体脱颖而出。

在社会支柱方面,该指数奖励政治稳定、经济平等、受教育程度高、社会流动性强的经济体。在环境支柱方面,坚持高环境标准并有效应对废水、空气污染、碳排放和能源强度相关挑战的经济体名列前茅。

IMD世界竞争力中心主任Arturo Bris教授表示能够很好地平衡贸易和可持续性的经济体往往是较发达的经济体,在这些经济体中,使贸易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的成本较低。

但欣里希基金会(Hinrich Foundation)首席执行官Kathryn Dioth指出最近实施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她指出这些措施是以应对大流行后通货膨胀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逆风为幌子实施的。

“虽然全球贸易的价值继续扩大,但这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贸易体系正在经历碎片化,有可能侵蚀70年来全球化取得的成就,”她警告称。

“随着全球贸易受到地缘政治和卫生问题的挑战,简化供应链和降低成本的工作变得至关重要,即使以牺牲全球贸易中的社会或环境考虑为代价。我们的指数揭示了这种权衡是如何产生的,”Bris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