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在实施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世界经济继续急剧放缓,进入2023年,全球银行系统面临着一个明显的“阴霾环境”。结束加息的时间最终取决于各国央行何时决定通胀已得到充分控制。但由于中国和日本在更宽松的货币环境中避免加息,2023年很可能是亚太地区的银行业引领潮流。
然而,与中国和日本不同的是,大多数亚太国家在近几个月经历了经济大幅放缓,这应该会为整个地区的银行扩大净息差提供支撑。但随着进一步加息拖累资产质量,贷款恶化似乎将不可避免。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表示:“我们预计整个亚太地区的贷款恶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是温和的,即使支持措施将被取消。该地区部分地区(主要是新兴市场)可能会延长减免和延期措施,而且多数市场的贷款供应似乎良好。印度国有银行的缓冲区一般是最低的,尽管它们的评级得益于围绕主权支持的假设–这是亚太地区新兴市场银行评级的共同特征。”
除了斯里兰卡因最近的经济和政治动荡而面临明显的经营阻力外,惠誉认为,随着该地区的经济继续复苏和稳定地重新开放,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EM)银行系统在2023年的财务表现与去年相比是稳定的(或“轻度好转至疲软”)。该评级机构在2022年11月底指出:“经济和贷款的增长有利于净收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当前利率周期中资产质量的下降。越南和印度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前景仍然最好,其贷款增长也应超过名义GDP增长。”
许多人认为,整个亚洲新兴市场仍存在下行风险;美国和欧盟(EU)的高利率和可能出现的衰退也预计将拖累整个地区的增长。“我们预计,随着支持措施的放松,亚太地区的贷款恶化将大致温和。贷款调整不太可能在增长最高的2023年实现……但该地区部分地区仍普遍存在宽松和忍耐,而大多数市场的贷款供应似乎良好,”惠誉还观察到。也就是说,印度国有银行的缓冲是最低的。利率周期有可能引发进一步的按市值计价损失,并对银行财务状况造成压力,尽管强劲的信贷增长和更广泛的NIMs可以抵消这种影响。”
与此同时,在该地区较为发达的市场,银行系统将公布更多“好坏参半”的财务业绩,但大多数市场的关键指标将保持稳定,或至少保持一定程度的缓冲空间,相对于其生存能力评级。惠誉(Fitch)最近的一份报告称:“我们预计,到2022年,所有7个体系的平均普通股一级比率(衡量损失吸收缓冲的关键指标)将保持在大致相同的水平。此外,我们普遍预计亚太DM银行体系在2023年将比其他地区更好地经受住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考验。”
就这个亚洲最大经济体而言,外界普遍预计今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将会增加,尤其是在中国政府正逐步放宽“零冠”规定、经济前景似乎更加光明的情况下。去年,“零冠”规定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和商业情绪。但疫情将在2023年继续对中国的银行构成明显的挑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将面临同样的挑战。在需求疲软和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影响,这导致几个重大住房项目的完工推迟。
惠誉指出,因此,2023年中国银行的表现将出现差异,评级银行预计将保持盈利能力,但冲销可能会增加。与此同时,标普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表示,预计中国各银行今年的股息增长将放缓,主要原因是“严格的疫情政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标普预测,中国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建设银行(CCB)、中国农业银行(AgBank)和中国银行(BoC)——2022年全年的平均股息增长率估计为6.4%,远低于2021财年(FY)的11.5%。
标普全球评级公司在1月17日的一份预测中指出,日本银行今年也应享有稳定的表现,特别是考虑到其基本充足的累积资本水平和低不良贷款(NPL)比率。该评级机构还表示,它对日本经济持有有利的基准预测,但警告说,由于日本的通货膨胀前景明显不确定,这种预测可能不会持续。他说:“利率上升基本上对日本银行是有利的。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反映日本通货膨胀的任何可能的利率上升都有可能保持相对温和。然而,除非短期利率上升,否则银行贷款利息收入不太可能有太大改善。此外,如果利率上升,一些银行可能会因可售债券(AFS)的未实现亏损增加而受到伤害。”
如果利率上升到阻碍借款人偿还债务的程度,日本银行的信贷成本也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标普还指出,尽管政府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采取的临时措施支持了中小企业的收益,但随着此类支持措施的逐步结束和取消,这些收益可能会恶化,可能会影响银行的信贷成本。
与此同时,印度银行预计将享受强劲的信贷增长,本财年将超过19万亿卢比。根据国内评级机构ICRA有限公司的说法,这些有利的信贷扩张的国内条件意味着印度银行业的前景已被升级为积极。ICRA高级副总裁兼联合集团负责人Anil Gupta观察到:“2023财年的增量信贷增长预计将保持在18.0-19.0万亿卢比的历史高位,这将大大高于2019财年11.4万亿卢比的历史高位。此外,预计2024财年的增长势头也将保持强劲,尽管利率上升和流动性紧张可能会减缓增长。”
ICRA还表示,预计该行业资产质量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大,这主要得益于印度企业部门的业绩改善。因此,预计到2024年3月,总不良贷款将下降到3.9%至4.3%之间,而净不良贷款将下降到1.1%至1.3%之间。标普补充称:“虽然存款成本持续上升,息差预期也会趋缓,但我们预计信贷增长将好转,信贷成本环境温和,将支撑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我们估计,到2024财年,资产回报率(RoA)和股本回报率(RoE)将分别提高到1.2% – 1.3%和16.1- 16.8%,而2023财年则分别提高到0.9% – 1.0%和12.9% – 13.9%。”
但收紧货币政策很可能会对新加坡最大的银行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为利率上升可能会给中小企业的盈利带来压力。尽管2022年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强劲,主要得益于较高的净息差(NIMs),尽管今年NIMs可能继续上升,但新加坡最大的三家银行——星展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有限公司)、华侨银行(华侨银行有限公司)和大华银行(大华银行有限公司)——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看到经济进一步放缓,拖累资产质量和贷款增长。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分析师Ivan Tan表示:“不过,由于经济逆风和中小企业的脆弱性增加,银行的总不良贷款率在未来12至18个月可能会略有下降。我们对中国大陆和新加坡银行所接触的一些区域经济体变得更加谨慎。”
但银行并不认为任何可能出现的资产恶化是严重的。“我们没有看到资产质量出现系统性压力的迹象,”大华银行首席财务官Wai Fai Lee最近对标普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表示。“任何恶化预计都是可控的,不良贷款率将保持在2%以下,因为我们预计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和劳动力市场将保持稳定。”Lee还表示,他预计信贷增长将比去年更为低迷,批发贷款的贷款相关费用受到的影响尤其大。然而,在强劲的抵押贷款需求的支持下,零售贷款增长仍将保持强劲。
标普的Tan补充称:“我们的主要假设是贷款增长在个位数左右,信贷成本得到控制。我们的基本假设是,未来12至18个月贷款将增长5%至6%,信贷成本在COVID前的20个基点至25个基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