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MNI专访时表示,今年余下时候中国经济将面临下行阻力,可能会延续到明年,因此近几个月表现出来的增长动能不能被打上“新增长周期”的标签。
连平是中国国务院经济咨询会议小组的固定成员。
中国经济呈现“L型”的轨道,目前正走到了持续增长的拐点。但他提醒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会增加令这个拐点的难度。
自2011年中国经济放缓至双位数增长以下以来,中国经济就在努力应对多重下行压力。在这之后,GDP增长逐年下降,去年的6.7%为26年低位。
然而,中国经济自今年年初以来表现出很强韧性。今年上半年GDP扩张6.9%,较去年高出0.2个百分点―远高于政府设定的今年‘6.5%’左右。
连平不认可中国经济增长“新周期”理论
这是观点是由中国方正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来的,他极力鼓出“新周期理论”,声称中国经济还将延续更长的增长。这一结论有论据支持,引发了中国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的普遍讨论。
这一观点有三个理由支撑,第一是政府努力削减重工业部门如钢铁和煤炭行业的过剩产能提升了这些行业的盈利能力。第二由于流动性受尽和经济前景黯淡企业纷纷将库存,现在的库存水平已明显降低;第三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刺激了外部需求增加。总而言之,这三点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会复苏。
但连平对这一观点并不认同,称“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证实经济持续增长有新特征”。
连平还补充道,“此外,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是高度依赖投资的”。
连平指出,“新周期”预期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威胁。
连平指出,“作为近期经济增长主要支柱的出口在今年余下时段将会减弱,甚至会拖累增长,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似乎在下大力气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连平指出,“双方将通过谈判各自做出一定让步。毕竟,特朗普仍希望连任,因此谈判取得较大进展,让美国减少中国制造商品这样的结果才是让他满意的”。
另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投资―预计增速也将放慢,因为在近期增长中占很大比重的基础建设投资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长也在下降。
连平称,支持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是消费,鉴于近几年房地产蓬勃发展带来了消费增长,例如建设材料购买等,至少还将持续到明年。
今年GDP增长仍将达到6.8%,鉴于今年上半年增长强劲,而下半年预计将持续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将在监管合作委员会中占据主导
今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动作就是设立了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FSDC),国务院下属的内阁机构,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和监督所有金融监管单位。
连平称,“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的详细情况将在19大(中共第19届会议)之后公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和该机构的相关人员都将在会议上确认”。
作为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的“办公地”,中国央行无疑将在该机构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连平称,“中国人民银行将会是FSDC的唯一执行机构。将在FSDC的讨论和决策方面负责提议和起草工作。当然,会听取其他三个委员会的意见,但肯定会维持主导地位”,其他三大委员会指的是,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
人民币仍将维持强劲升势,债券市场依然乏力
连平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愿意看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但不是大幅持续升值”。连平指出今年的“升值幅度将在6%左右,不会超过7%”,意味着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上限在6.46,对比去年年末为6.9495。
今年目前为止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5.2%,自8月28日起连续两周升值,至9月8日达到6.4350最高。
连平称,当企业和投机者撤除当前抛售美元的策略时人民币升值动能将会放缓,特别是美国和欧元区政策调整趋于同一方向时,还会对人民币施加贬值压力。(编者注:连平的评论在周四美联储政策声明之前做出)。
中国债券市场前景也不乐观。
“未来几个月,中国债券市场仍将呈现波动格局,因为流动性环境将会更加严格”,“尽管金融监管进程有所放慢,但大方向不变,这意味着央行会在认为是适当的时候开始再度收紧政策”。
“美国10年期美债收益率正在筑底,因为美国经济正在复苏,货币政策在收紧,因此很难判断这一外部因素是否会对中国债券市场带来积极影响”。